![]()
为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讲好新时代静安法治故事,静安区司法局策划推出“法治静安Eyes丨外籍博主体验行”系列视频项目。项目特邀在沪外籍博主以“他视角”亲身体验、用“他话语”实地讲述静安法治好声音。
首期视频,我们跟随外籍博主洋大洋(DAVID ANTHONY WILLIAMS),深入体验“外卖小哥”的日常工作,在城市的穿梭中,感受法治如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驾护航,又如何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该视频作品近日获得在静安区举行的第四届“我眼中的中国”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征集大赛“优秀短视频奖”。(回顾链接→)
“沉浸式”体验
送餐路上的挑战与学法
外籍博主洋大洋怀揣好奇,开启了“外卖小哥”的职业初体验。从手足无措地操作接单软件,到应对送餐途中各种突发状况,他在一天的奔波中,深切体会到这份工作的“硬核”之处。而比送餐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贯穿全程的法治元素。
![]()
![]()
大洋在暖新服务站前开场/大洋与外卖小哥学习接单
普法点一
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在取餐时,洋大洋偶遇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对餐厅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外卖小哥向他介绍,他们不仅是送餐员,也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员,会协助留意商铺的卫生状况。
![]()
市场监管局人员检查/外卖小哥展示GoPro拍摄的店铺情况
法治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外卖骑手在取餐过程中对商家卫生状况的辅助监督,是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实践。
普法点二
充电安全,依法而行
休息间隙,大洋为电动车充电时,因试图私拉电线被城管执法人员及时制止和教育。
![]()
他随后在引导下前往安全的换电柜完成换电。
![]()
![]()
城管制止私拉电线/大洋使用换电柜
法治课堂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充电。
该条款以消除安全隐患、防范火灾风险为立法目的,引导市民使用安全的集中充电设施,体现了法律对公共安全与个人生命财产权的保障。
普法点三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送餐途中,外卖小哥主动将点餐独居老人的垃圾带至垃圾分类点,这一暖心举动也蕴含着法治精神。
![]()
外卖小哥帮忙扔垃圾
法治课堂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
这份举手之劳,正是法治内化为行为习惯的生动体现。
普法点四
安全骑行,“头”等大事
在骑行途中,大洋因天气炎热摘下头盔擦汗,被同行外卖小哥及时提醒。
![]()
外卖小哥提醒大洋戴好头盔
法治课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地方性法规,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佩戴安全头盔。
该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对骑行人身的伤害,是法律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最低限度保护,违反规定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普法点五
权益保障,法治后盾
一天的奔波后,大洋在暖新服务站了解到,这里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正在帮助另一位在送餐途中受伤的外卖员确认劳动关系、进行工伤认定。
![]()
![]()
律师为外卖员提供法律咨询/暖新服务站内景
法治课堂
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关系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基石。依法确认劳动关系并完成工伤认定,是骑手获得误工费、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工伤待遇的法定途径,彰显了法律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兜底保障。
一天的体验结束,
洋大洋这样总结↓↓↓
“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法治是让每一位努力奔跑的人,都能脚下有路、眼前有光。我愿意把这里的法治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因为这份‘在路上’的安心,正是我眼中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魅力。”洋大洋说。
![]()
这份细致入微的法治保障,既盛装着刚性强制的法律规则以划定安全底线,也搭配着柔性温情的服务供给以守护奋斗梦想。
下期预告
下一期,韩国博主欣怡将跟随网约车司机,开启一段全新的静安法治探索之旅。在方寸车厢内,又将发生哪些与法相关的故事?敬请期待!
![]()
记者:张琦
图片、视频:区司法局
编辑:陈攻
通讯员:谢颖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