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阵营里,能叫上名字、本事出众的将领不少。要说能跟林彪、粟裕掰掰手腕的,胡琏、王耀武肯定是头几个被提到的,但老蒋的爱将杜聿明,也绝对算一个。
战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法和招数,老蒋也不例外。只是他有时候能把人用对地方,有时候却犯糊涂。不管怎样,战局紧张的时候,一个小细节没做好,都可能直接改变战争的走向。这时候,受老蒋影响最大的,往往就是他手下的将领们。
![]()
黄埔军校从 1924 年开始招生,前后招了六期学生。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只有半年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来成为各军里的得力干将。
说起第一期学生,我党这边的陈赓、徐向前等,后来都成了我军的重要将领;老蒋麾下的杜聿明,也是黄埔一期毕业的。
毕竟是刚建校,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体系都算不上完善,跟后面几期比起来要粗糙不少,而且全系只有步兵科。后来的几期才陆续增设了炮兵科、工兵科等,体系慢慢变完善了。
虽说在培养条件上不占优势,但黄埔一期的生源却很好。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经过筛选后,都是各地的拔尖人才。经过军事学习,他们大多在后来的战场上崭露头角,地位也一步步提升。
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投靠了老蒋。后来在军阀混战中,他渐渐闯出了名头,在部队里先后担任排长、团长,甚至更高的重要职位。
老蒋在作战指挥上比不上毛主席,在用人方面更是差得远。不过老蒋用人有自己的 “小算盘”:要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或者是浙江人,他肯定会格外看重,哪怕只满足一个条件,也能得到他的重用。
![]()
杜聿明虽是陕西人,但好歹是黄埔出身,所以也能算得上是老蒋的嫡系将领。
后来他从一军之长,做到一省的军事长官,足见老蒋对他的看重。当然,这也离不开杜聿明自身的才华和能力,这些都被老蒋看在眼里。
不过在老蒋麾下,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忠诚。杜聿明敢为老蒋冒险,这让老蒋看到了他的忠心。有了信任,杜聿明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自然越来越高。
先不说军事上的能力,单论政治才能,杜聿明也有不少话语权。
从杜聿明为人处世的方式,就能看出他很精明,有政治头脑。比如 1942 年,杜聿明回到国内任职,老蒋命令他率军驻扎在昆明。谁都知道,昆明当时是龙云说了算的地方。
老蒋为了控制国内与战场的联系,也不想让龙云的部队独占西南这块重要地盘,自然要采取行动。派杜聿明驻扎在这里,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但杜聿明看得更长远。抗日战争期间,龙云的势力不仅没被削弱,反而有所增强。这时候,杜聿明这边并不占优势,硬拼肯定不行。
可老蒋的意图很明确,杜聿明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不过在云南期间,他做事格外谨慎,跟当地驻扎的部队都搞好了关系,就连跟滇军也相处得不错。面对龙云时,他也十分恭敬,涉及自己部队的事务和当地防守的事,杜聿明大多都会向龙云请示。
![]()
看得出来,那时候的杜聿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慢慢的,通过他的一系列举动,龙云对他的提防渐渐打消了,杜聿明的任务得以继续推进,甚至他跟龙云的关系还变得不错。
而且杜聿明在外面的 “伪装” 也很成功,他装出一副享受生活的样子,自然让很多人放松了警惕,甚至有人觉得他自甘堕落。为此,他还考虑到老蒋的想法,专门跟老蒋解释情况。
最后,老蒋不但没生气,反而鼓励他继续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已经身经百战,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也今非昔比。要知道,在国民党高层里,能同时指挥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将领,也就只有杜聿明了。
能被老蒋这么看重,可见杜聿明的军事能力确实不一般。但国民党内部关系复杂,杜聿明虽然是实际指挥官,却始终逃不过老蒋的处处限制。
我们都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斗期间,毛主席会时刻跟前线保持联系,迅速做出指示。一般情况下,指令都是即时传递、即时回复,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一晚上来回传递好几次都是常事。
可老蒋却要每天举行战情汇报,先了解前线的情况,等一切都弄清楚了,才会做出决定。而且他做出的决定,也未必可行。
![]()
淮海战役时,杜聿明原本的指挥思路没什么大问题,可一旦被老蒋干扰,后面就步步都受影响。
比如他正准备反攻山东的时候,老蒋却突然下命令把他调走。后来在杜聿明看来,要是他们能撤兵到淮海以南,说不定还有一战的机会。可他提出这个建议后,却被老蒋否定了。这样一来,计划无法实施,结局也就注定了。
还有黄百韬被包围的时候,杜聿明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觉得应该先集中兵力跟刘伯承元帅的部队作战,然后再去救黄百韬。
可老蒋最着急的是保住黄百韬,最后杜聿明这个巧妙的计策根本没派上用场。
说到这儿,就能看出杜聿明已经深受老蒋的影响。而在我军歼灭黄百韬之后,杜聿明又被老蒋坑了一把。
他原本计划从徐州西边突围,然后向南撤退,可老蒋临时改变了路线,杜聿明的处境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最后还是被粟裕将军率领的部队追上了。
总之,回顾杜聿明参加的战役,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局,能迅速在战役战术上做出调整。
![]()
刚进入东北的时候,他们占据一定优势,杜聿明反应迅速,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尽管后来进入相持阶段,他的表现也不差,可以说没打过什么大的败仗。
而且国民党一度陷入困境的时候,杜聿明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想出一些好办法化解危机。
说到底,老蒋虽然曾经信任杜聿明,却还是低估了他的本事。
抗日战争时期,杜聿明在昆仑关一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时昆仑关再次被敌军攻占,杜聿明的部队已经伤亡惨重,但即便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能集中全部精力把握战机。
尽管指挥所周围战火不断,身边时常有爆炸声响起,杜聿明依旧能镇定应对,指挥将士们作战。
他一边关注前线的情况,深入前沿阵地,一边鼓舞部队士气。凭借自己的作战经验,杜聿明对战场形势了如指掌,最后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终于对敌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最后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
虽然杜聿明最后战败,成了我军的战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后,他终于认清了很多事情。作为我国第一批特赦战犯,此后他也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
总的来说,杜聿明的能力本就不弱,可因为老蒋在中间不断插手,一次次浪费了大好时机,最后才落得那样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