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
“当前,ESG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企业通往全球的‘绿色通行证’,堪称国际竞争中的一把标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认为。
什么是ESG?李志青介绍,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由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而来,是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内容包括污染防控、资源消耗、供应链管理、碳排放,公平薪酬等多方面。
ESG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ESG标准?中国ESG发展如何与国际接轨?今年进博会的上海会议活动中,ESG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热门话题,政府、企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关注ESG,企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
“随着国际社会共识的形成,ESG报告已经在国际市场准入、投资决策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李志青介绍,在欧美不少国家,ESG报告是企业强制披露的一套信息框架,也是企业产品进入所在地商场、超市的准入清单,不少政府采购清单也将ESG报告纳入“必须项”;而我国也在逐步建立ESG评价体系,目前正以投资为导向逐步培育企业对ESG的重视度。
![]()
ESG成为绿色“通行证”。图源网络
ESG的“通行证”属性,让其越发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在进博会这样一个共享全球机遇、链接全球市场的大舞台,对于ESG的讨论自然少不了。此次上海会议的100场会议中,就有15场专门聚焦ESG与可持续发展——
“法中商务气候论坛-城市及工业脱碳战略”论坛,汇集了中法致力于应对气候挑战、减碳脱碳的政府部门、企业及专家,将从不同维度,交流先进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激发交流合作;
“碳资产管理的战略协同与金融联动”,将以碳资产管理为切口,围绕相关政策趋势开展深入剖析,深入探讨ESG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供应链智能化管控等前沿议题,会议期间还将发布并解读《上海市涉外企业ESG发展报告》;
“数字化重塑企业ESG管理新范式”,从企业视角出发,邀请行业组织、领军企业、权威智库及政策专家进行对话,旨在凝聚合力,共同推动形成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的ESG管理新范式;
“永续之道:中欧合作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则聚焦能源、交通等代表性行业,回顾中欧合作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的推进历程,总结经验,为未来更广泛和深入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照。
侧重实操,可行性成为会议焦点
一台汽车,进入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吉碳云”数智化平台,整车及各零部件产生的碳排量清晰可见。不仅如此,系统经过分析,还会生成一套科学的降碳方案。
这是今年的上海会议分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ESG管理总监俞绍华将要分享的一个例子——得益于近五年在ESG方面的最新探索,通过数智化赋能ESG建设,吉利汽车实现了5年内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下降23.5%。
“这是我们第二年参加上海会议相关论坛了,受邀参会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我们希望通过平台分享自身探索,将自身实践赋能行业,同时论坛上专家、同行的真知灼见与前沿探索,也让我们受益匪浅。”俞绍华说。
吉利参加这场论坛名为“数字化重塑企业ESG管理新范式”,从数字技术赋能ESG角度,邀请行业组织、领军企业、权威智库及政策专家,围绕ESG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供应链智能化管控等前沿议题探讨做法、分享经验,实操性十足。
2025上海会议活动。主办方供图
偏重实操性,是今年上海会议ESG相关论坛的重要特征。细看15场相关会议,超过10场直接面向实操。
ESG专业性较强,如何补上相关技术短板?
“沪港ESG系列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解读及估算数字化工具的实践和探索”论坛,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企业分享,引入香港先行探索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帮助企业以相对可控的成本快速建立初步的碳排放模型,完成碳管理从无到有的关键第一步;“穿透供应链碳足迹:技术驱动的范围三破局与价值链重构”,旨在破解范围三碳排放数据获取难、核算难的困局,邀请汇聚政府、协会及产业链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穿透供应链,实现碳足迹精准追溯与管理。
企业是ESG的实施主体,企业该如何转型?
“解码绿色低碳评级体系——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直接面向企业,通过汇聚认证机构专家、政策研究者、投资机构及学术领袖,深入解析国内外主流绿色认证标准的核心要求与实施路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清晰的认证导航与实务指导,助力企业将认证要求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产业集聚区,园区是碳排放的集中来源。零碳园区如何建?“零碳园区中国方案:园区绿色金融与商业模式创新”分论坛中,将汇聚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探讨零碳园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创新技术和协同机制,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财务如何适配?
“从风险到机遇: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发展”,从方法论角度,介绍相关企业在财务重大性与行业适配性方面的提升,并探讨如何利用ESG评级与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转型中把握机遇、增强韧性与竞争力。
“鱼”和“熊掌”兼得?ESG探讨走向细分
“ESG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一个‘鱼和熊掌要兼得’的阶段。”国际ESG专家、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殷格非认为,过去我们提ESG更多强调“影响”“风险”与“利他性”,近两年越发强调在“利他”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注重“共赢”。
“这就对ES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殷格非说。
如何提升专业性?
记者注意到,本次上海会议关于ESG的探讨中,不少在细分领域展开。
2025年进博会场馆内的碳中和行动计划。王崟欣摄
聚焦蓝碳和航运业低碳发展前沿,“蓝碳经济发展论坛”将通过权威解读国内外海洋相关减排政策、深入探讨蓝碳经济技术创新、开展产业对接交流等形式,共叙发展良策,助力上海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
聚焦制造业,“循环经济驱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以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体,探讨循环经济在产业链中的创新应用,分享领先企业的实践经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聚焦能源、交通等行业,“永续之道:中欧合作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论坛,将邀请中外专家,回顾中欧合作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的推进经验,归纳要义、分享看法,为未来更广泛和深入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照。
聚焦创新药如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探讨金融如何赋能ESG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论坛”;聚焦快递物流行业的“可循环包装规模化的破局新范式”……一场场对话、一次次开放,凝聚共识、探寻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对ESG的理解和实操还存在不足。期待通过进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促进中外ESG理念与实践的双向交流,推动ESG理念从‘可选项’转变为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促进中外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深度融合与互鉴,构建更具中国特色、同时接轨国际标准的ESG评价体系。”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ESG首席赵子健说。
进博会大幕拉开,关于上海会议的探讨作为进博会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让进博会在国际贸易之外,多了不少认知层面的探讨与提升。我们也期待,在众多政府、国际组织、专家、企业等多方的热议之下,ESG凝聚更多共识,未来发展走向一个更可持续的明天。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