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第35海军陆战队旅的一群士兵正聚集在后方参加授勋典礼,这些人可不是新兵蛋子,都是在克林基、马林卡这些被称为“绞肉场”的前线拼杀过的老兵。
枪林弹雨里都没怕过,本以为领个奖章是件光荣耀眼的事,没成想一场灭顶之灾正在逼近。
![]()
俄军一颗“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突然袭来,现场瞬间陷入混乱。
这些百战余生的士兵,没倒在冲锋的路上,反而在自己以为安全的后方栽了跟头。
一位遇难无人机操作员的弟弟在网上发帖,说指挥官下令在开阔地带集合,结果导弹来了,还感慨“疏忽的悲剧再次重演”。
![]()
看到这话真挺扎心的,明明是该受表彰的英雄,却因为这样的意外丢了性命。
“伊斯坎德尔”的精准打击:为啥躲不开?
能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伊斯坎德尔”导弹确实不简单。
![]()
这玩意儿飞行速度特别快,末端速度比高铁快好几倍,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留给对方反应的时间少得可怜。
而且它的打击精度很高,误差也就几米,用来对付授勋典礼这种人员集中、持续时间短的目标,简直是量身定做。
俄军能精准找到这个集结地,情报工作肯定没少下功夫。
![]()
要么是卫星侦察锁定了位置,要么是无人机长时间监视,也可能有其他渠道获取了消息。
在现代战争里,想藏住大规模人员聚集太难了,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被对方捕捉到。
乌军这边的防空系统为啥没拦住?本来以为后方的防空部署会更严密,后来发现可能是没料到俄军会把导弹打到这个地方。
![]()
也有可能是导弹的突防能力太强,机动变轨的技术让防空系统难以追踪。
不管是哪种情况,没能拦住这枚导弹,导致精锐士兵伤亡,都是让人遗憾的事,俄军这两年的战术其实很明确,专挑乌军的精锐部队和人员聚集点下手。
为啥这么做?因为这些受过长期训练的老兵,还有能操作高端装备的操作员,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
![]()
干掉他们,比消灭一群普通士兵管用多了,能直接削弱乌军的核心战力。
之前俄军就袭击过外国雇佣兵基地,导致乌军一些精密武器没人会用,这次显然是延续了这个思路。
现代战争无后方:那些被忽略的致命细节
![]()
这场悲剧最让人深思的,是“前方”和“后方”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以前打仗,后方总被认为是避风港,可现在不一样了,远程精准打击武器的普及,让后方也可能变成战场。
乌军这次在开阔地带搞大规模授勋典礼,本来就不是明智之举,战争期间,任何大规模人员聚集都该谨慎再谨慎。
![]()
空袭警报有没有及时发出?发出后有没有组织疏散?这些都是关键问题。
现在乌克兰官方已经在调查,看是不是存在防护措施疏忽的情况。
很显然,如果在警报期间还让大家集中在空地上,那就是犯了低级错误,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惨痛了。
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例,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后方指挥中心,就被美军的精准打击摧毁过,阿富汗战争中,塔利班的高层聚集地也经常遭袭。
![]()
这些案例都说明,现代战争里,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乌军作为参战方,按理说该吸取这些经验,没想到还是出了这样的事。
这场悲剧与其说是俄军导弹太厉害,不如说是对战场规则的漠视付出的代价。
精锐士兵的损失对乌军来说是巨大的,这些老兵的战术经验、协同作战能力,不是新兵短期内能替代的,这对后续的前线作战肯定会有影响。
![]()
而且这件事也会打击乌军的士气,让士兵们对“后方安全”产生怀疑。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打法了,分散部署、隐蔽行动才是王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在自己觉得安全的时候。
乌军这次吃了大亏,希望能真正吸取教训,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战争本来就够残酷了,没必要因为疏忽再付出额外的牺牲。
![]()
说到底,这场袭击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打击,更是给所有参战方提了个醒。
精准打击时代,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前后方的界限已经消失,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严守战场纪律,才能在残酷的战争中保住有生力量。
![]()
对于乌克兰来说,失去这些精锐老兵是心痛的,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中学会如何在现代战争中更好地保护自己,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