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尿毒症患者相互扶持走到一起,成了半路夫妻,生活却再次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尿毒症丈夫于11月5日离世,享年46岁。
![]()
离异单身的重庆冯女士告诉记者,她2017年被查出尿毒症,接受透析维持生命。2020年,她在网上认识了千里之外,江苏南通的尿毒症患者钱先生。两人后来走到了一起,每周手拉着手做透析,共同生活了近五年。两人在社交平台上以“励志夫妻”形象,收获了几十万粉丝的关注。
![]()
冯女士说,没想到好景不长,半个月前丈夫因病情反复到医院治疗,花了10多万,人还是没了。冯女士表示,和丈夫生活的这几年自己很幸福,丈夫没让她做过一次饭。接下来,她会遵照丈夫遗愿坚强地活下去。近年来,尿毒症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由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1个人有肾病;而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10个尿毒症患者中,就有4个患者的年龄在10-30岁之间。尿毒症“盯”上了年轻人。尿毒症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一起了解↓↓↓
01
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此时肾脏功能衰竭,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水分等排出体外,从而引发人体出现一系列类似“中毒”症状的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若迁延不愈或不积极控制,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02
尿毒症是如何引起的?
■各种疾病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现代人高发疾病相互影响,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高糖、高油、高盐食物,不仅对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而增加尿毒症的风险。■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时,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肾间质和肾小管等,导致肾功能受损;尿路结石也会引起肾功能受损,二者均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遗传因素具有多囊肾及慢性肾脏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肾脏病,此外,幼时得过肾炎者,如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肾炎者,可能会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过度使用抗生素如磺胺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肾脏具有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习惯憋尿经常憋尿很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的发生,长此以往,肾脏反复感染,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吃得太咸肾脏是排泄钠(也就是盐)的主要器官。饮食太咸会增加肾脏负担,此外,盐在体内会锁住水分,导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负担。
03
尿毒症为什么年轻化?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全世界尿毒症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已经从以往的50~60岁,逐步走向30~40岁,进而发展到11~20岁,其中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数量还在增长。究其原因,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年轻化以及健康意识薄弱密切相关。
慢性病管理失控: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逐渐发展为尿毒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成常态,日均饮水量严重不足,高盐高糖饮食,长期憋尿导致反复尿路感染等,带来严重健康风险。药物滥用:止痛药服用现象普遍,过度使用抗生素,使用不明成分的减肥药、保健品等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代谢异常普遍化: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高脂血症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增加患病概率。健康筛查不足:未做过尿常规检查,早期肾病知晓率不足,延误了疾病的治疗。
04
如何预防尿毒症?
积极控制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等。不可滥用药物,服药前要咨询医生,不得已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进行体检,也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增强体质,坚持运动,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尽量减少摄入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多喝水,每天盐摄入量最好低于6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憋尿。
(来源:经视直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