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律师周筱赟称前往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支行取现,却被要求必须说明资金用途,甚至提及其此前的银行交易记录。他拒绝告知后,银行称已经报警。
“反诈我能理解,但以反诈之名,如此层层加码,不仅侵犯了公民隐私,甚至要求用户自证清白。”周筱赟无奈道。
更讽刺的是,银行口口声声说这是 “反诈中心规定”,可反诈中心直接当场打脸:“这锅我们不背!”
这事儿一曝光,瞬间戳中了无数网友的痛点 —— 反诈本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怎么反倒成了银行折腾人的 “挡箭牌”?自己的钱取出来还要自证清白,这到底是合规操作还是层层加码?
![]()
咱们先把时间线拉回事发当天,看看这场 “取款大战” 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筱赟律师在东营出差,因为有私事急需用现金,估算了一下大概要 4 万块。他先去 ATM 机试了试,结果发现单日限额只有 5000 块,要是分 8 次取也太折腾;想走转账通道,又发现银行卡转账限额 2 万,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没办法,他只能走进中国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的柜台,想着柜台办理能一步到位。
可他刚把银行卡递过去,说要取 4 万现金,柜员的一句话直接让他懵了:“取这么多钱干啥用?1 万以上取款必须说明用途,这是反诈中心的规定。”
周筱赟当场就反问:“我取自己的存款,用途属于个人隐私,银行有权利管吗?” 没等他多说,柜员又抛出更过分的要求:“不光要说明这次的用途,还得配合核查你之前的交易记录,比如上个月那笔大额支出是花在哪了。”
这话直接把专业律师惹火了。他当场跟柜员据理力争:“就算是犯罪嫌疑人,法律上也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得是公诉机关找证据,你们银行凭什么默认所有储户都是骗子?”
![]()
可柜员根本不松口,见周筱赟拒绝配合,干脆撂下一句:“你不说明白,我们只能报警让反诈中心来核实了。”
周筱赟想着确实急用钱,只能暂时妥协,说用途是 “个人消费”。没想到柜员又较真起来:“个人消费太笼统,系统里没有这个选项,得说清楚具体买什么,不然办不了。”
合着取自己的钱,还得给银行列个购物清单?周筱赟彻底没了耐心,眼看着银行说要报警,他就在网点等了足足半小时,结果反诈中心的人压根没露面。最后还是银行一位领导出面打圆场,说 “可以办理取款”,但周筱赟已经心灰意冷,直接放弃取款摔门而去。
“我不是缺这 4 万块,而是咽不下这口气。” 事后周筱赟吐槽,银行的操作不仅侵犯了公民隐私,还完全违背了法律常识。更让他气愤的是,事发后建行东营分行托人来道歉,他直接拒绝了:“道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今天我遇到了,明天可能更多普通人会遇到,关键是要改掉这种层层加码的坏毛病。”
![]()
这事儿一上网,立马炸出了无数有类似经历的网友。
“上次我取 3 万给老人治病,柜员非要我拿病历证明,不然就不给取,最后折腾了半天差点耽误事。”
“我妈去取 2 万养老钱,被问是不是遇到电信诈骗了,还让我妈给我打电话核实,搞得老人以为自己犯了啥错。”
“之前取 5 万装修,银行让我拿装修合同,我哪随身带那玩意儿?最后分两天取才办成,跑了两趟腿。”
网友们的吐槽清一色指向 “银行过度盘问”,大家普遍觉得:反诈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不能把所有储户都当成潜在骗子,正常的资金需求不该被这么折腾。
更有意思的是,当记者去核实 “1 万以上取款需说明用途” 到底是谁的规定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建行东营东城支行的工作人员一口咬定:“这是反诈中心的要求,2 万元以上取款都得核实用途,就是为了防电诈。” 可当记者联系东营市反诈中心时,对方直接否认:“这跟我们没关系,是银行自己的决定。银行确实有尽职调查的义务,但如果没法核实资金情况,也不能阻碍正常业务办理。”
一边说是 “反诈中心规定”,一边说 “跟我没关系”,这波互相甩锅直接把真相搞得扑朔迷离。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大概率是银行基层执行时 “层层加码” 了。
![]()
其实早在 2025 年 8 月 4 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新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明确取消了旧版中 “个人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说明来源和用途” 的硬性要求。
也就是说,周筱赟取 4 万元,压根没到 5 万的门槛,银行完全没权利强制要求他说明用途。而且新规的核心是 “精准防控”,不是 “一刀切”,只有遇到异常交易时,银行才需要进一步核实,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应该简化流程。
更关键的是,不同银行、不同网点的执行标准还不一样。记者咨询东营另一家建设银行时,工作人员表示:“5 万元以内可以直接取现,不用说明用途,5 万元以上才需要提前 1 天预约,柜台 1 万元以上只是简单备案,正常用途都能办,不会这么较真。”
这就更让人费解了:同样是建行,同样是东营地区,怎么一个网点要 “审犯人式盘问”,另一个网点却能正常办理?显然是基层执行时没把握好尺度,把 “风险防控” 变成了 “给百姓添堵”。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解读过新规,他说新规的核心是 “给合规交易松绑,对风险交易严控”。对普通储户来说,常规存取款业务应该更方便才对,而不是变得更麻烦。
其实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反诈,也不是正常的监管,而是这种 “不分青红皂白的盘问”“层层加码的规定”。反诈应该对准真正的骗子,而不是把普通百姓当成防范对象;银行的风险防控应该守住底线,而不是给正常业务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
就像周筱赟律师说的:“反诈不能成为侵犯公民权利的挡箭牌,银行也不能把所有储户都当成潜在的犯罪分子。”
希望这次的取款风波能给所有银行提个醒,基层执行政策时别再 “想当然”,该简化的流程要简化,该明确的规则要明确,别让老百姓取自己的钱还要受一肚子气。
最后想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取现金被银行过度盘问的情况?你觉得银行这种操作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