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凌晨4时,馒头加工机器准时“开工”,楼上居民为此严重失眠,精神状况愈下;而楼下,是依靠现做现卖维持生计的小商户,凌晨作业实属无奈。一边是百姓的安宁权,一边是商户的生存权,这个“两难”问题如何解?
近日,曹路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探索“多格合一、多方共商”的治理新模式,通过人性化执法与多元协调,最终引导商户自愿搬迁 ,圆满化解了这场持续多年的噪音纠纷,实现了“还静于民”与“保障民生”的双赢。
![]()
“百姓怨”与“商户难”
2025年5月,曹路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居民投诉,称楼下馒头店的机器噪音严重影响休息 。投诉居民表示自己年事已高,睡眠质量本就不好,长期的凌晨噪音导致其严重失眠。
执法队员接报后,第一时间联合居委、物业赶赴现场。经核实,情况确实棘手:
一边是“百姓怨”: 经现场检测,馒头机运作时音量超过50分贝,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夜间噪音控制的规定,居民的诉求合理且迫切。
一边是“商户难”: 该店为确保食品新鲜,所有馒头均在当日凌晨制作。店主诚恳表示愿接受处罚,但也坦言,作为小微经营者,若不能凌晨作业,生计将难以为继。
“如果‘一罚了之’或简单关停,不仅矛盾难以根治,更可能让商户陷入困境 。”有关负责人表示。
![]()
“疏堵结合”巧解“两难”
面对这个“管理僵”的困局,曹路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决定突破传统执法模式。他们首先向店主普法,厘清了噪音扰民的法律责任。
同时,执法队意识到,仅靠处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们转而借助“多格合一”平台,整合社区党委、小区“三驾马车”、商圈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执法队员们一遍遍地四处奔走,积极利用网格资源,开始为这家馒头店寻找更合适的经营门面。通过多次耐心的沟通与协商,执法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引导店主自愿搬离居民区,从源头上消除了噪音源。
![]()
“双赢”结局与治理新模式
2025年6月3日,该馒头店顺利完成搬迁。同月,备受困扰的居民特地为执法队员送来了感谢锦旗。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店铺的经营也得以延续。
这起“老大难”问题的成功解决,是曹路镇“多格合一”与“城管进社区”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它证明了基层治理在坚持依法治理的前提下,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正如居民送来的锦旗所示,这不仅是对解决一桩投诉的感谢,更是对政府创新治理模式、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高度认可。
原标题:《居民失眠商户难,曹路镇这样巧解“两难”矛盾》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通讯员 曹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