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初中生所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在网上火了起来。这个孩子叫龙睿熙,来自湖南娄底,只有14岁。
这篇作文确实写得非常好,我先贴一下原文:
![]()
![]()
就算是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说,这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出自14岁少年的手,就倍加难得。
作者怀念他已经逝世的奶奶,回忆与她共度的一些事情,写得很真诚、真挚。怀念亲人的文章容易犯矫情的毛病,而这篇一点都没有,写得惊人的收敛。写奶奶对自己的照顾、相处的细节写得很日常,很普通,没有刻意编造浮夸的感动事件。你知道,这其实才是多数人与家人相处的真实状态,日常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
但因为那是你爱的家人,这些无比普通的小事情,在物是人非之后,确实既温暖又让人心痛。我想每一个经历过失去的人都是会明白的。
后面写奶奶逝世,也只用了非常简单的一句“可是这时我已经无法向她撒娇要糖吃了”,而不是铺天盖地的描写。读者一眼能够明白,并且很自然地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情绪,自己去补充。这种故留空白的处理方式,通常是成熟作家才能够运用好的技巧。
我也很喜欢最后一段,同样没有浮滥的抒情,而只是极简洁的几句话,就写清楚了其实人人都避免不了的死别这种哀痛。
这篇作文写得太成熟了,结构和用词都相当简洁、深刻、恰到好处。因为写得太好,在铺天盖地的赞美之后,就开始有另一些人怀疑,这是不是AI的作品?14岁的孩子写到这个程度,不可能吧?
说真的,如果只是从这些文字去看,我是无法分辨出它有没有AI成分的。AI模仿人类的文字,有些时候可以模仿得很像很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文字就算了,AI生成视频的技术近段时间在走向成熟,用AI已经可以生成逼真度相当高的视频,如果不是带上水印,如果不是一帧一帧慢慢去审视,真不一定分得清楚它是真实的,还是AI的。
年轻人尚且如此,老人家面对这类AI视频,基本是不可能分辨的。
与AI成文一样,人们生成这样的视频,一开始是因为觉得好玩,感到惊讶。比如用SORA生成自己和Open AI的CEO一起吃烧烤的视频,自己和梅西一块踢球的视频,把自己变成NBA场上的球星,代替目前看起来不太争气的杨瀚森去争气一把。
这确实好玩,能满足人们未泯的童心。但紧接着,AI生成的视频当然是赚着流量、奔着赚钱去,要玩得更花一些。
AI可以任意生成现实中不存在的画面,可以让狗在各种凶险的处境里拯救人类的婴儿,可以让公鸡把老鹰按倒在地上,当然也可以把你送上绑匪的手上,或者把你变成不雅视频的主角。
这样的视频铺天盖地的出现,事实上是玩过头了。它们在扰乱人们的认知,可以扰乱视听,在用无意义的东西消耗人类宝贵的注意力,在给邪恶的人递刀子。
这不是AI正确的打开方式。AI不能用来大量制造虚假的垃圾。实际上我们不需要AI有创作能力,AI其实也没有。如果说AI生成的垃圾文字与垃圾视频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通过这些磨炼使这项技术成长吧。
回到龙睿熙小朋友的作文章,从我看到的信息,我认为不是AI,而是他本人写的。这个孩子来自农村,他的家人证实文章里提到的回忆细节,他的语文老师也说过孩子就有这个程度的表达能力。
![]()
实际上是不是AI,熟悉他的人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是不是符合他真实的经历,文章的水平与他平时的发挥是不是相近,这些东西是骗不了的。
多数人14岁时没有这个写作水平,但在这个领域特别聪明的孩子,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