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婚车遇“现代路霸”,此山是我开,留下50条烟!新人被“习俗”绑架一小时,最终气到弃车打车走,这哪是习俗,分明是硬核“剪径”!
河北廊坊一场婚礼上,新人遭遇了令人无奈的插曲,婚车在酒店停车场被十多名陌生人围住,对方声称依据“习俗”,索要50条普通香烟或10条高档香烟作为“喜钱”,否则不予放行。
![]()
僵持近一小时后,新人不得不放弃婚车,转而打车前往婚礼现场,新娘因未能坐上精心装饰的婚车而落泪,这场本该温馨的仪式蒙上了阴影。
更引发讨论的是相关方面的回应,街道办工作人员称“拦婚车很常见,不拦反而不热闹”,这种将强制性索财行为简单归为习俗的说法,引发公众质疑。
许多网友直言,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讨彩头”,而是赤裸裸的勒索,这类行为已触碰红线。律师指出,以“不给钱就不让走”相威胁,索要价值数千甚至上万元的财物,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
根据我国《刑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即达到立案标准,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即便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此类行为也涉嫌寻衅滋事,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
传统婚俗中的“讨喜”本是充满温情的互动,邻里孩童或亲友在路口拦下婚车,新人笑着递上喜糖、几包香烟,大家图个热闹吉利。
![]()
这种互动金额微小,且完全基于自愿原则,体现了社区的祝福与分享,然而当下不少地方,这一习俗已严重变质。
有人专门在酒店、路口蹲守,见婚车就拦,甚至出现明码标价、现场扫码转账的情况,将祝福变成了强制交易。
为何此类行为屡禁不止?首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而潜在收益高,婚礼当天流程紧凑,新人普遍抱有“大喜之日不愿折腾”的心态,担心报警处理会延误吉时、影响心情。
![]()
拦车者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料定对方大概率会妥协,即便报警处理过程也可能耗时较长,让新人望而却步。
部分基层治理存在态度模糊的问题,简单以“传统习俗”为由回避监管责任,无形中纵容了违规行为的蔓延。
事实上缺乏明确果断的执法表态,会让投机者更加有恃无恐, 全国已有多地开始积极整治此类乱象。
![]()
例如河南项城一名男子因多次拦截婚车索要财物被处以行政拘留13日,河北亦有案例,两名男子因向婚车索要10条香烟被拘留10日。
浙江等地更是将恶性拦车行为纳入“黑恶势力”打击范围,显示出法律对此类行为的明确否定, 对于新人而言,面对此类情况应当勇于维护自身权益。
婚礼当天若遭遇强行索财,不必觉得“报警不吉利”,而应果断保留证据、及时联系警方。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真气的快炸了。
![]()
“大喜的日子,新娘子愣是没能坐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婚车,被逼得打车去婚礼现场,这事儿搁谁身上不憋屈?”
“这根本不是习俗,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这哪是讨喜,分明是抢劫披上了习俗的外衣。”
“传统的讨喜糖、要根喜烟,是邻里乡亲、小孩子们图个热闹,沾沾喜气,给的人开心,拿的人也高兴,金额很小,就是个心意。”
![]()
“像这种陌生人组团拦车,张口就是价值几千上万的50条烟,完全变了味。”
“这不就是趁着人家大喜之日不敢惹事,进行道德绑架吗?跟明抢没区别!”
“事情曝光后,当地街道办竟然回应说“拦婚车在当地很常见,不拦反而不好”。
“常见不等于合理!这种和稀泥的态度,简直就是恶俗的温床。”
![]()
“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常见的坏事都该被默许?”
“姑娘一辈子可能就穿这么一次婚纱,盼着风风光光地坐在婚车里,结果被这群人给毁了,这委屈太大了。”
“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心理,恰恰被那些拦车的人拿捏得死死的。”
“这些人就是吃准了新人‘大喜之日不愿折腾’的软肋,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
“一次妥协,下次会有更多新人受害,只有让违法者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才能遏制这种歪风。”
如果你在婚礼现场遇到这种恶性拦车索要巨额财物的情况,你会支持新人当场报警,还是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给钱了事?你觉得怎么做才能真正刹住这股歪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