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天过节,不放假!

0
分享至

无数新闻工作者们

奔波在新闻一线

站在消息传播最前沿

展现事实真相 写下人间冷暖

今天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

让我们向可爱的他们致敬

回到故事的开始

聆听华师新闻人的故事

用相机记录四季

用文字体察情意

用键盘敲下字句

多样的他们

共同记录着时代变迁

百变的记者们

点击卡片进行抽拉

一起来看看

“记者”们有多少种身份变化吧

点击左侧标签查看

点击卡片右下角返回

在华师校园中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虽不是专业记者

但依然满怀热忱

记录着校园生活点滴

讲述着华师故事

聆听他们的故事





走进不同的现场

记下每一段真实的故事

这一次 他们是故事主角

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幕后

听听他们的心声

新闻背后的声音

“这样的工作令我敬佩又着迷”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学专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 丁振球

从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学专业出发,丁振球在传媒领域的探索实践已逾十载。回望来时路,他对新闻事业的向往始于高二那年,在看了几本职业媒体人出版的专著后,他对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心报考新闻传播学专业。2015年,丁振球入学华师,也如愿加入华师新闻社,一待便是三年。

“新闻社像一个大家庭,我和朋友们一起做新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直到现在我们仍会保持联系。”在撰写的众多稿件中,对两位华师前辈的专访尤其令他获益良多。“要采访两位阅历丰厚的师者,我们必须在前期准备阶段做足功课。同时,考虑到每个人物独具特质,我们只有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上提问,问题才能贴切且深入。”后来,这两篇报道分别斩获了第六届铁塔记者文化节新闻采写大赛特等奖和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度优秀新闻作品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专访作品获奖

除了在新闻社的经历,本科的专业课程学习更让丁振球打牢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新闻采写”“播音主持”“后期制作”等专业实践课程无不令他振奋。同时,学院的理论课程设置广阔,除新闻学与传播学外,还涉及文学、美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内容。他沉浸其中,孜孜不倦地学习,也为学术研究悄然埋下了种子。2016年,他主持省级大创项目,围绕“数据新闻”这一当时学界和业界热议的新的新闻形态展开研究,探索其生产形式及传播效果。2019年,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围绕数据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叫好不叫座”的经验问题,继续在该领域深耕,最终在新闻传播学中文核心刊物《新闻记者》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丁振球常从社会现实中汲取灵感,结合自己的人生境遇,用感想与体悟启发学术研究。“我从每天观察到的世界寻找研究选题,然后让它不断地吸引着我往前走。”临近硕士毕业季,面对人生抉择的他对“职业选择动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开始将研究取径从传播效果的量化分析,转向用质化方法阐释人的内心活动。如今,丁振球正于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身份虽然流转,但那份深刻的职业认同却从未改变。“在专业媒体历经剧烈转型的时代,记者们如何调适内心的秩序?”由此,他开始专注研究记者在职场中的情绪,着力探究情绪背后复杂的作用机制。“访谈时,受访者的情绪会进入我的身体,我会跟随他们一起难过、开心。他们的每一段讲述都既需要我用心共情,又需要我用专业视角去理解和承接。”丁振球说。


丁振球与新闻社同伴一起外出采访

“新闻记者勇敢地抵达现场,厘清复杂事件的原委,剖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最终完成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报道,这样的工作令我敬佩又着迷。”他衷心祝福广大记者朋友们,可以“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坚持为观众读者带来好的报道”。他相信:“社会对新闻的需求不会消失,对专业的新闻人也是。”

“新闻工作,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学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 李晓昕

“新闻工作,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南华早报记者李晓昕这样总结她的从业感受。一路走来,她的职业道路在热爱与机遇的交织中悄然铺就。在校期间,她便是校新闻社深度部的副部长,连续三年获得新闻社“十佳记者”称号。同时也在南方都市报、南方娱乐周刊、新华社广东分社等媒体实习,报道过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会、空难事件等新闻。在一次次专业实践中,她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华师毕业后,李晓昕进入香港大学读研,在专业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她曾作为国际滑联ISU认证媒体,前往首尔采访花滑国际赛事,也参与过大型体育盛事如C罗访港等采访。回想起C罗访港的采访经历,李晓昕仍觉印象深刻。尽管这类任务通常会派给资深记者,李晓昕还是鼓起勇气向实习单位主动请缨。后来,单位秉持着对这个年轻人的信任,将此次活动中唯一的一张摄影记者证交给了她。彼时的她心中既惊喜,又深觉责任重大。带着这份信任,她时刻处在工作状态,神经高度集中,在刹那瞬间不负众望定格下了C罗路过混采区的独家画面。后来,这张图片搭配着她撰写的稿件,顺利发表在纸媒上。这次“被信任”的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新闻工作中大胆尝试的可贵。


今年,李晓昕正式踏入新闻行业,来到南华早报香港编辑部工作,主要从事体育新闻的报道。无数次和运动员一起身处赛场,她从心底里为每次胜利与突破喝彩,但也力求用专业严谨的态度还原竞技现场的热血沸腾。从策划到成稿发布,除了要求李晓昕具备采编和摄影能力外,还需要她具备极强的观察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她必须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捕捉决定性的瞬间,甚至预判运动员的动作,凭借敏锐的直觉记录下那些心潮澎湃的场面。

在职场中,她也真切体会到自己与优秀同行间的差距。她发现,即便是资历深厚的同事,也始终保持着学习与成长的姿态。这让她意识到,曾经那个觉得“什么都懂”的自己,其实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行动永远比设想更重要。”在李晓昕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成长,不在纸面设想中,而蕴含在每一次采访、写稿、拍摄当中。那些看似琐碎甚至耗神的工作,终将垒砌成个人能力与经验最坚实的基石。如今,“虚心学习”已成为她内心最好的“镇定剂”。她深信,在这条道路上,唯有怀抱谦逊、持续精进,方能行稳致远。

用色彩绘制“在场”故事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 颜心远

在新闻社招新时,海报上的“我们在场,懂你悲喜,给你力量”这句话,让颜心远有些动容。经过扫楼宣传、军训期间的送清凉活动,颜心远更对新闻社产生了兴趣。缘于这些契机,颜心远选择加入并成为设计技术部的一员。在这里,他是一名特殊的“记者”,用“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碰撞,在镜头的背后用设计语言讲述华师故事。

颜心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2024年的“新年第一推”。一开始,他对能够参与重要的设计感到惊喜而激动。但他不曾预料,那些反复打磨的版面、多次调整的海报,会成为他大学生活中最深刻的印记,“我们虽不常身处新闻一线,但依然为每一篇推送、每一个宣传作品全力以赴。”在设计部,跟许多成员并肩前行,颜心远收获良多,不仅提升了审美、掌握了技能,更探索出自己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在这里,我学会了用视觉说话”。尽管是工科生,他却在这里感受到人文的温度与社科的力量。“新闻社的故事远不止于屏幕之内。我们始终奔赴在下一个‘在场’,去感知、去呈现,让每一句‘晚安华师’,都带着温度,也带着力量。”

镜头背后,一个“追光者”的冒险之路


国际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级本科生 黄文莎

对黄文莎而言,两年前加入新闻社视觉部,是一场以热爱为起点的“冒险”。彼时,她空有对摄影的满腔热情,却缺乏实战经验,甚至连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都没有。但这并未阻挡她的脚步。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黄文莎从理论学起,在反复补拍中摸索,在观摩例图中积累,在虚心请教中领悟,不断提升审美、精进技术,从摄影“小白”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视觉部干部。视觉部的工作远非想象中轻松:与各部门协同作战、频繁协调场地、随时回应老师信息——这种“随时随地待命”的状态,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也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下,她练就了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沟通本领。

作为新闻社的“追光者”,黄文莎追逐时效,也定格感动。她的镜头见证了无数关键瞬间:从重大会议的开幕,到升旗手扬起国旗的精准一刻,再到模特脸上转瞬即逝的生动表情。当心中构想的画面被精准定格为现实,那份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便成为她保持热爱最恒久的动力。“当热爱变成工作,你还能保持初心吗?”黄文莎的回答清晰而坚定:“无论是摄影、文字还是画画,都祝愿所有伙伴能永远守护对新闻工作的这份热爱。”

让每一份平凡都能发光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科学教育(师范)专业2023级本科生 陈满乐

怀揣着对短文案的偏爱以及长久的文学梦,陈满乐推开了新闻社新媒体部的大门。从屡次错过接题,到积极主动报题并撰写策划,态度上的转变是陈满乐成长的开端。在部长与组长的指导下,经他多轮修改的策划案终于通过。但是,通过并非结束,作为最了解选题策划的人,他成为了推文的总负责。首次担此重任,他便遭遇了文字乱跑、格式出错等难题。在深夜与排版搏斗、反复修改更是家常便饭,这让他一度濒临崩溃。他说,回望来路,支撑他坚持走下去的,是新闻社里志同道合的伙伴与相互扶持的温暖。

与挑战并行的是成长。在日常的工作中,陈满乐对新媒体部的认识日益深入:从最初自嘲的“小裁缝”,逐渐转变为推文美感和传播力的守护者。随着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成为骨干后的他也能将心比心,积极为新社员提供帮助。如今在新的部门工作,原先积累的经验以及与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情谊,成为他前进的助力。陈满乐坚信,无论是在新闻社还是更广阔的天地,新闻人的使命是让“每一份心声都不被淹没,让每一份平凡都能发光”。


“以文字同在,为岁月留痕”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24级本科生 吴丹妮

高考填报志愿时,综合考量家人的意见后,吴丹妮选择了师范类专业,暂时搁置了自己的记者梦想。但大一入学后,她在新闻社重新找到了实现理想的舞台。她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独自采写的场景:面对空白的文档,她曾感到迷茫,但在倾听校友追忆青春、帮他们在校园里留影的过程中,她逐渐明白,记者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岁月的见证人。

这份体会在她寒假负责美院校友专访时愈发深刻。即便人在旅途,她仍坚持深夜改稿;面对反馈意见,她选择不断修改完善。正是这些经历,让推文发布后收获的每一句肯定都显得格外珍贵。而真正的考验也伴随着家人生病的消息一同到来。彼时她仍有四校园合作的采写任务在身,在照顾好家人后,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她立马通过手机协调采访、沟通进度。回到学校后,她一边应对课业,一边挤出时间继续跟访,将每一篇稿件反复打磨至满意。这些经历让她领悟到,文字的力量不仅在于记录美好,更在于困境中的坚守。“以文字同在,为岁月留痕”,这是她对记者使命最真切的践行。

不进现场 不知真相

镜头有温度 文字有力量

致敬每一次真实

感谢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华南师大报》征稿启事

今年是华师建校92周年,为传承华师精神、凝聚华师人情谊、展现校园风貌,《华南师大报》现面向全体华师人发起主题征文活动,诚邀每一位华师人执笔抒怀,记录你与华师的点滴回忆。

一、征文主题(二选一)

1.我和华师的故事

2.记忆里的华师

二、稿件要求

1.题目自拟,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情感真挚,内容真实;

2.题材不限(散文、随笔、诗歌、书信等皆可,欢迎附上具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

3.散文类作品不少于800字,其他题材字数不限;

4.稿件后须附上投稿作者姓名、单位/学院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如稿件被录用,我们会与您联系;

5.作品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使用AI生成文本。

三、投稿方式

有意者请于11月20日前将稿件发送至xuanchuan@m.scnu.edu.cn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姓名+单位/毕业年份+联系方式”。

四、稿件录用与稿酬

1.优秀作品将择优刊登于《华南师大报》副刊版面;

2.见报稿件作者将获得相应稿酬;

3.来稿均视为同意本报刊登及进行相关宣传使用。

九十二载风雨育人,无数故事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期待每一位华师人笔下描摹的华师印象,共同编织属于华师人的时光画卷。

《华南师大报》编辑部

2025年11月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杨瀚文 莫健苗 陈语媗 杜瑶莹

陈雨 刘乐儿 黄一灿 郑譿莹 陈思凤

摄影丨白翔鸣 陈慧瑶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丨陈家辉 阿依库特 陈振坤 陈飞帆

温欣 梁静桦 刘梓钦 费楚舒 关君浩 朱嘉敏

制图丨黄玉然 陈思琳 刘爽 廖彦然 余嘉慧

执行编辑丨邝颖婷 余嘉慧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陈婧 吴建国

初审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让其哑火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让其哑火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9 16:05:08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35:03
潘玮柏老婆参加幼儿园活动,5岁女儿好可爱,宣云穿公主装像姐姐

潘玮柏老婆参加幼儿园活动,5岁女儿好可爱,宣云穿公主装像姐姐

心静物娱
2025-11-09 13:54:43
陈赫前妻穿比基尼再晒美照!住2万8一晚的酒店,39岁不生娃不上班

陈赫前妻穿比基尼再晒美照!住2万8一晚的酒店,39岁不生娃不上班

代军哥哥谈娱乐
2025-11-08 17:14:11
斯诺克决赛赛程:19局10胜,吴宜泽迎来考验,终结2连败夺首冠?

斯诺克决赛赛程:19局10胜,吴宜泽迎来考验,终结2连败夺首冠?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9 07:16:41
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什么叫“慢性死亡”

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什么叫“慢性死亡”

百态人间
2025-11-08 05:30:03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9 17:14:30
别说模仿了,复制都做不到,可口可乐的配方,为何至今无人破解?

别说模仿了,复制都做不到,可口可乐的配方,为何至今无人破解?

法老不说教
2025-11-05 23:07:28
近两日最牵动人心的是神二十航天员,非因任务未圆满,乃因返程突发状况

近两日最牵动人心的是神二十航天员,非因任务未圆满,乃因返程突发状况

粤语音乐喷泉
2025-11-08 11:34:48
国锦赛决赛最新战报:吴宜泽连丢2局!从5-2到5-4,仍领先希金斯

国锦赛决赛最新战报:吴宜泽连丢2局!从5-2到5-4,仍领先希金斯

球场没跑道
2025-11-09 17:16:34
新帅上任三把火,国足阵容将大洗牌,7位主力恐遭清洗 ,武磊在列

新帅上任三把火,国足阵容将大洗牌,7位主力恐遭清洗 ,武磊在列

球场新视角1号
2025-11-09 15:27:21
苗侨伟、戚美珍闹离婚,在大街上激烈争吵推推搡搡,到底为哪般?

苗侨伟、戚美珍闹离婚,在大街上激烈争吵推推搡搡,到底为哪般?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9 09:52:33
2-0!巴萨传奇击败皇马:兔子单刀+双响 67岁老人戏耍佩佩

2-0!巴萨传奇击败皇马:兔子单刀+双响 67岁老人戏耍佩佩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9 17:25:59
淘宝已被调查

淘宝已被调查

政知新媒体
2025-11-08 20:27:47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澎湃新闻
2025-11-08 20:00:04
比变老更可怕的是“中国式大妈发型”,自以为洋气,实际油腻老气

比变老更可怕的是“中国式大妈发型”,自以为洋气,实际油腻老气

冒泡泡的鱼儿
2025-11-09 12:12:32
美女眼科医生和院长视频8月份拍下的,为何如今才曝光

美女眼科医生和院长视频8月份拍下的,为何如今才曝光

诗意世界
2025-11-09 12:44:46
“一看卫生纸,就知道我是穷人家孩子!”女孩发宿舍对比照很现实

“一看卫生纸,就知道我是穷人家孩子!”女孩发宿舍对比照很现实

知晓科普
2025-10-31 16:02:55
太阳主帅:为杰伦-格林受伤感到惋惜,他为复出做了很多努力

太阳主帅:为杰伦-格林受伤感到惋惜,他为复出做了很多努力

懂球帝
2025-11-09 18:30:16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健康快乐丁
2025-07-15 21:02:26
2025-11-09 19:12:49
华南师范大学 incentive-icons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官方网易号
1927文章数 38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德国拟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 默茨对华立场180度转变

头条要闻

德国拟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 默茨对华立场180度转变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华为智慧屏更新计划公布:升级 4K 超级投屏、游戏 UX 全面优化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