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监理实操中,基坑开挖方案的勾选是高频困惑点:到底该选施工方案,还是专项施工方案?不少监理同仁因分不清两者边界,导致方案审批流程出错,甚至影响工程推进。今天就用干货内容拆解核心区别,帮你快速找准勾选逻辑,避免踩坑。
![]()
一、核心边界:适用范围决定方案类型
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的本质区别,在于针对的工程风险等级不同。
施工方案针对一般分部、分项工程编制,这类工程技术成熟、风险较低,比如普通地面找平、墙体砌筑等常规工序。其核心作用是明确施工流程、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满足日常施工指导需求即可。
专项施工方案则聚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简称“危大工程”) ,这类工程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一旦施工不当易引发安全事故。像用户提到的开挖深度超过3米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就属于典型的危大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
二、关键差异:审批层级不可混淆
两者的审批流程和责任主体完全不同,这也是监理审核时需重点把控的环节。
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相对简化: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编制,完成后经项目技术负责人自行审批即可生效,无需上报企业层面。流程更灵活,适配一般工程的推进节奏。
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要求更为严格:编制完成后,需先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再上报至施工单位公司级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同时还需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这一要求源于危大工程的高风险性,需企业层面把关技术可行性和安全保障措施。
![]()
三、实用清单:这些工程必选专项施工方案
除了3米以上基坑工程,监理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以下危大工程,直接勾选专项施工方案即可:
1. 开挖深度≥3米(含3米)或虽未超3米但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2.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如大模板、滑模、爬模等;
3.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米、跨度≥10米或施工总荷载较大的场景;
4.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包括各类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和吊装作业;
5. 脚手架工程,如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
6. 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涉及重大安全风险的工程。
![]()
四、基坑开挖勾选实操:一步到位不纠结
回到开头的核心问题:基坑开挖方案到底怎么勾?记住两个判断要点:
第一步,看开挖深度:深度≥3米,直接勾选专项施工方案;深度<3米但地质复杂(如软土、流沙层)或周边有建筑物、管线等敏感环境,也需按专项方案管理。
第二步,看工程内容:若基坑工程包含土方开挖、支护、降水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均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不可简化为普通施工方案。
![]()
总结来说,两者的选择逻辑可概括为“看风险、对标准、核审批”:一般工程选施工方案,危大工程必选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在审核时,既要核对方案类型与工程属性是否匹配,也要检查审批流程是否符合要求,这样才能守住工程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掌握这些核心要点,下次遇到方案勾选问题,就能精准判断不犹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