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在五官科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5)重点解析
在五官科麻醉领域,气道管理始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由于五官科手术多涉及头颈部,困难气道发生率高,且常与麻醉 “共享气道”,传统氧疗与通气技术面临诸多挑战。2025 版《经鼻高流量吸氧在五官科麻醉气道管理中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共识”)系统梳理了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与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指导。
01.
技术核心与生理学机制
(一)HFNC与THRIVE定义
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由空气氧气混合器、加温加湿单元及单回路吸气管路组成,可精准调节吸氧浓度(21%~100%)和气体流量(0~80 L/min),维持吸入气体温度31~37℃,解决传统氧疗黏膜干燥问题,提升患者依从性。
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THRIVE):基于HFNC发展而来,适用于患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机械通气时,通过持续输送高流量高浓度氧气,维持氧合并辅助清除CO₂,核心是延长“安全窒息时间”。
(二)关键生理学机制
1、HFNC的4大核心机制
呼气末正压效应:高流速气体产生低呼气末正压(≤10 cmH₂O),维持肺泡开放、增加呼气末肺容积,且不增加胃内容量,避免反流风险。
死腔冲刷效应:高速气流清除鼻咽部解剖无效腔(约50ml)内残留CO₂,减少重复吸收,提升肺泡通气效率。
恒温恒湿保护:符合呼吸道生理温湿度需求,保护黏液纤毛转运功能,降低呼吸道刺激,提升患者舒适度。
减少呼吸功:提供超吸气峰流速的气体,无需患者额外耗能加温加湿,同时避免空气稀释,保证吸氧浓度精准性。
2. THRIVE的额外机制
无呼吸氧合:利用氧气与CO₂溶解度差异(氧气摄取速度250ml/min),在无通气状态下维持氧合,肺泡负压驱动气体流入,延长缺氧耐受时间。
气体混合增强:高流速形成湍流,结合心脏振动产生的“心源性震荡”,促进声门下气体混合,辅助CO₂清除。
02.
五官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场景与推荐意见
(一)全身麻醉诱导期:聚焦困难气道与安全窒息时间
1. 核心需求:五官科患者(如面部肿物、咽喉病变)困难气道高发,需延长诱导期“安全窒息时间”,避免插管/面罩通气失败导致的缺氧。
2. 应用策略与推荐意见
常规患者:不推荐HFNC替代面罩预充氧(证据质量:高;推荐等级:强),因HFNC单独预充氧效率低于传统面罩(3分钟后呼气末氧浓度达标率低)。
特殊患者:
无法面罩通气者(如巨大面部/唇部肿物):推荐HFNC作为诱导期氧合方式(证据质量:中;推荐等级:强)。
困难气道者:保留自主呼吸插管时必用HFNC,可改善氧合、降低缺氧风险(证据质量:高;推荐等级:强),尤其适用于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急诊快速诱导者:推荐THRIVE,可延长安全窒息时间、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证据质量:高;推荐等级:中),解决急诊患者反流误吸风险与缺氧矛盾。
老年患者:因口腔肌肉萎缩、面罩密闭困难,HFNC是诱导前预充氧的优选方案。
![]()
(二)术中气道通气管理:无插管麻醉与共用气道手术
1. 核心需求:五官科手术(如咽喉显微术、声带手术)常与麻醉“共用气道”,需避免气管导管遮挡视野,同时保证氧合与麻醉深度。
2. 应用策略与推荐意见
咽喉显微外科手术(如声带息肉切除术):⑴通气模式选择:优先采用THRIVE单一通气,若手术时间>20分钟,可搭配“间断短暂辅助通气”(每15分钟用面罩轻压通气1~2次)。⑵ 参数设置:流量60~70 L/min,氧浓度50%~70%(非激光手术);若使用激光,氧浓度必须降至30%以下,同时关闭HFNC/THRIVE 40秒后再启动激光操作,术后氧浓度恢复至60%直至患者自主呼吸稳定。⑶术中监测重点:除常规生命体征外,每5分钟记录经皮CO₂,维持PaCO₂在35~45 mmHg,超过50 mmHg时终止THRIVE,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小儿手术(如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⑴流量与氧浓度:流量按1.5 L·kg⁻¹·min⁻¹设置,氧浓度初始100%,插管拔除后维持80%~90%,手术操作结束后逐步降至60%。⑵操作配合要点:拔除气管导管前,需将THRIVE导管固定牢固,避免移位;手术中需频繁调整头位时,实时监测气道压力(维持<10 cmH₂O),防止导管堵塞或脱出。⑶ 应急处理:若出现血氧饱和度骤降(<90%),立即将氧浓度调至100%,同时用手轻抬下颌开放气道,仍无改善则紧急行气管插管。
已验证手术类型:单独使用THRIVE可完成声带息肉切除术、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气道/食管异物取出术等,均能维持安全氧合水平。
![]()
(三)术后拔管吸氧期:降低高危患者呼吸道不良事件
1. 核心需求:五官科术后高危人群(如高龄、肥胖、合并哮喘/吸烟史)易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降低再插管率。
2. 应用策略与推荐意见
高危患者:推荐使用HFNC,可降低低氧血症、舌后坠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减少腹部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证据质量:高;推荐等级:中),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例外情况:气管切开患者(如喉癌、气管狭窄术后)使用HFNC无法改善氧合,不推荐应用。
![]()
(四)特殊人群:低龄儿童与肥胖患者的针对性方案
1. 低龄儿童(<10岁):
⑴流量设置:按体重计算,推荐1~2 L·kg⁻¹·min⁻¹,例如5kg婴儿设置5~10 L/min,10kg儿童设置10~20 L/min,避免流量过高导致气道压力骤升。⑵ 氧浓度调节:诱导期及插管期初始氧浓度可设100%,待血氧饱和度稳定(通常≥95%)后,根据术中氧合情况逐步下调至60%~80%,平衡氧合需求与氧中毒风险。⑶ 安全时长控制:无呼吸状态下使用THRIVE,安全窒息时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需每3~5分钟监测经皮CO₂,若CO₂增速>3 mmHg/min,需提前终止并改为辅助通气。
![]()
2. 肥胖患者(BMI≥30 kg/m²):
⑴流量设置:推荐60~80 L/min,需达到“超患者吸气峰流速”(通常成人吸气峰流速约30~50 L/min),确保气道内稳定低呼气末正压(5~8 cmH₂O),维持肺泡开放。⑵ 预充氧策略:不单独使用HFNC预充氧,建议采用“HFNC(80 L/min,100%氧)+面罩预充氧”联合方式,预充氧时间延长至5~8分钟,确保呼气末氧浓度≥90%。⑶THRIVE安全监测:无呼吸状态下CO₂增速约1.5~2.5 mmHg/min,安全窒息时间5~18分钟,需重点关注前5分钟(CO₂增速最快,可达10 mmHg/min),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立即停止操作。
![]()
03.
禁忌证、注意事项与安全监测
(一)禁忌证:严格区分绝对与相对
1. 绝对禁忌证:上呼吸道完全阻塞;颅底/鼻骨骨折;患者拒绝;气胸/纵隔积气;心跳呼吸暂停需有创通气;极重度Ⅰ型呼吸衰竭(PaO₂/FiO₂<60 mmHg);严重CO₂潴留(pH<7.15)。
2. 相对禁忌证:重度Ⅰ型呼吸衰竭(PaO₂/FiO₂<100 mmHg);通气功能障碍(pH<7.25);不耐受/不配合;误吸高风险;气道分泌物多且无排痰能力;矛盾呼吸;术中高出血风险。
![]()
(二)核心注意事项:CO₂蓄积与气道着火
1. CO₂蓄积监测
1. 识别标准
监测指标:经皮CO₂>50 mmHg(成人)、>45 mmHg(儿童);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H<7.25,或CO₂增速>3 mmHg/min(儿童)、>2.8 mmHg/min(成人)。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烦躁、面部潮红、心率加快(成人>120次/分,儿童>140次/分),严重时意识模糊、血压下降。
2. 处理步骤
1. 立即停用HFNC/THRIVE:断开鼻导管连接,避免高流速气体持续输送加重CO₂潴留。
2. 启动辅助通气:
若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改用面罩吸氧(氧浓度50%~60%,流量10~15 L/min),指导患者深呼吸,促进CO₂排出;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呼吸抑制:立即行面罩加压给氧(频率12~16次/分,潮气量6~8 ml/kg),必要时联合喉罩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置呼气末正压3~5 cmH₂O,呼吸频率14~18次/分)。
3. 动态监测:每5分钟复查经皮CO₂或动脉血气,直至CO₂降至45 mmHg以下、pH恢复至7.30以上。
4. 病因排查:若CO₂持续升高,需排查气道是否存在分泌物堵塞、导管移位,或是否因手术操作压迫气道导致通气受限,必要时与术者沟通暂停手术调整体位。
2. 气道着火预防:高氧环境下使用激光/电刀易引发着火,激光操作时需关闭氧气40秒或降至30%后10秒再操作;尽量避免HFNC与激光/电刀同时使用,必要时氧浓度≤30%(证据质量:低;推荐等级:强)。
(三)低氧血症应急处理流程
1. 识别标准
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SpO₂)<92%(成人/儿童)、<94%(新生儿),且持续30秒以上;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₂<60 mmHg(成人)、<50 mmHg(儿童)。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成人>25次/分,儿童>30次/分)、三凹征(儿童多见),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意识丧失。
2. 处理步骤
1. 紧急提升氧供:
若使用HFNC:立即将氧浓度调至100%,流量上调10~20 L/min(成人最高80 L/min,儿童最高20 L/min);
若使用THRIVE:维持流量不变,氧浓度增至100%,同时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出,若存在堵塞立即更换导管。
2. 开放气道与通气支持:
轻抬患者下颌,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解除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
若SpO₂仍<90%:改用面罩加压给氧(氧浓度100%,压力5~8 cmH₂O),观察胸廓起伏,确保有效通气;
若加压给氧无效: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机械通气(FiO₂ 100%,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2~20次/分)。
3. 排查病因:
气道因素:检查是否存在导管移位、气道狭窄加重、异物残留,必要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探查;
手术相关:与术者沟通是否因手术操作(如咽喉部牵拉、出血)压迫气道,需暂停操作并调整术野;
设备因素:确认氧源压力正常(≥0.4 MPa)、加温加湿单元无故障,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氧供不足。
4. 持续监测与调整:每2~3分钟记录SpO₂,待SpO₂稳定>95%后,逐步下调氧浓度(每10分钟降低5%~10%),避免长期高浓度氧导致氧中毒。
04.
未来展望与待探索方向
1. 特殊人群深化研究:需验证THRIVE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复杂困难气道肥胖患者中的有效性,明确儿童最大安全窒息时间。
2. 技术应用拓展:探索深麻醉下拔管时HFNC/THRIVE的可行性,优化眼部、颈部手术(需避免颅内压/眼压升高)的气道管理策略。
3. 循证证据补充:目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需进一步验证不同流量、不同手术类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完善个体化方案。
详细全文如下: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