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里沃利街的清晨,从未如此分裂。就在这周三,当晨曦洒向BHV百货公司的玻璃幕墙,两条人龙在此交汇——一侧是挥舞着“耻辱”标语的抗议者,声浪如潮;另一侧是蜿蜒至街角的购物者,眼神热切。
引发这场对峙的,正是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在法国首都巴黎的首家实体店开业。
“我右侧是愤怒的呐喊,左侧是漠然的购物者,仿佛两个平行世界在此碰撞。”一位现场记者这样描述。
![]()
PBS
矛盾在开业当日达到顶峰:法国政府因Shein网站上惊现【仿真人偶】(未成年形象)而勒令其暂停线上运营,检察官火速介入调查。与此同时,十余家本土品牌毅然从BHV撤柜,用行动划清界限,表示:不愿意和shein在一个商场里!
一条街道,两种呐喊,折射的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全球化浪潮下价值理念的激烈交锋。
1
Shein巴黎首店频频受阻
对于一直在全球线上市场攻城略地的Shein来说,开设实体店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这家公司凭借低价、快节奏、算法驱动的供应链,赢得了无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时也总是陷于争议中。
而今,它终于决定走进线下,首站就选在了法国的“时尚之都”——巴黎。
作为创立于中国的品牌,单打独斗地开独立门店在欧洲并不容易,要想在讲究品味和格调的法国市场扎根,最聪明的做法是“借船出海”。于是,它选择了与法国本土零售地产集团Societe des Grands Magasins(简称SGM)合作,采取了“店中店”的模式,在巴黎老牌百货BHV Marais中亮相。
![]()
PBS
BHV是法国人耳熟能详的百货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客群。Shein借此不仅能快速切入当地零售体系,还能披上一层“被本地认可”的外衣。
根据Shein的规划,这只是开始。除了巴黎,它还打算在第戎、兰斯等城市陆续铺开,预计将创造约200个就业岗位,甚至宣称要“振兴法国的城市中心和百货商店”。如果仅从商业逻辑来看,这是一盘漂亮的棋:低风险、快切入、形象正面。
然而,事情很快变得复杂。就在巴黎店还没正式开业之前,这场合作引发了法国零售界的“宫斗”。
![]()
NBC News
SGM的关联公司——老佛爷集团(Galeries Lafayette),对Shein入驻BHV Marais一事极度不满,甚至公开表达“强烈反对”。老佛爷认为,Shein的定位与其“高端形象”和“服务理念”完全不相容。换句话说,一个以超低价快时尚著称的中国品牌,出现在老佛爷体系内的百货中,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对品牌尊严的冒犯。
于是双方的矛盾公开化。SGM坚持称“一切合作符合合同约定”,而老佛爷集团则指责对方“违反协议精神”。一时间,法国媒体争相报道,两家各执一词,承诺要“通过对话化解误会”。
但真正的危机,并不是来自同行的抵制,而是来自公众的愤怒。就在Shein准备为巴黎门店剪彩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席卷而来——有人发现Shein网站上竟然在销售外形酷似儿童的【仿真玩偶】。
![]()
NBC News
这个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点燃了法国社会的怒火。此事早已超出商业伦理的范畴,触碰到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于是法国政府迅速出手,暂停Shein网站在法运营,检察机关也宣布立案调查。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Shein在声明中强调将“积极配合法国当局,尽快解决问题”,并表示希望“与政府机构保持对话”。然而,这样的公关声明已无法挽回被重创的声誉。
对于一个本就备受争议的品牌来说,这场丑闻不仅让它在法国的落地计划陷入泥潭,更像一面放大镜,把它在各个领域的旧账一并曝光。
![]()
Le Monde
于是线下店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抵制的人排成一队,想进店买东西的也排成一队,毕竟比起商场里那些货来说,Shein的价格是真香啊......
2
线下模式能打出去吗?
在今天的文章里,咱们暂且不谈这个玩偶的事儿,就从商业角度来聊一聊。
“我们行业的黑暗一天。”——这是法国女装成衣联合会对Shein进军线下的评价。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其实,这句话道出了法国时尚圈的态度。
从商业逻辑上看,Shein进军线下这一招并不突兀。它只是把线上积累的流量优势往线下延伸——换句话说,是把“算法思维”搬进实体空间。希望借助门店增强用户黏性,制造更多社交话题,顺便让品牌显得更“真实”一些。
这套路在别的地方挺奏效:Vinted靠快闪店打造社区归属感,金·卡戴珊的Skims靠旗舰店巩固高端定位。而Shein看中法国也合情合理——这是它在欧洲最大的市场,拥有2300万活跃客户,是一块既有热度又有消费力的“肥地”。
![]()
Bloomberg
但问题在于,这套模式在巴黎——“高级定制的摇篮”——显然不太对味。法国的时尚传统讲究“时间的美学”,一件香奈儿外套能穿三代,一件迪奥礼服是可以流传的艺术投资。而Shein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极端:每周上新上万款,单价甚至不及一杯拿铁。
这种紧张情绪最终爆发在合作层面。老佛爷百货集团对Shein入驻BHV Marais的决定极为不满,认为这种“低价快时尚”有损其高端品牌形象。于是,合作被迫终止,双方分道扬镳。有意思的是,消费者的反应却呈现了另一种分裂。
排队抢购Shein门店商品的,多是受通胀压力的年轻群体。他们对道德批评并不敏感,甚至觉得“丑闻又怎样?能买得起才最重要”。48岁的教师法蒂玛直言:“丑闻没有阻止我。”
BHV百货之所以冒险与Shein合作,其实是想借流量回血——在客流锐减、租金高企的背景下,Shein是一个能立刻带来年轻顾客的“救命稻草”。但问题是,短期的热闹能否弥补品牌调性的长期损耗?当百货商场沦为价值观的战场,利润就不再是唯一的考量。BHV在这盘棋里,也是在赌:是活下去更重要,还是活得体面更重要?
![]()
RTE
进入更宏观的层面,这场风波其实揭示了Shein在法国的“生存悖论”——一个被市场欢迎、却也被围剿的品牌。“禁令与长队并存”的场景,正是Shein困境的写照:政府对它严厉监管,消费者却依然买单。
法国政府的政策组合拳可谓全球最激进的反快时尚举措:计划征收“污染税”、限制快时尚广告、提高进口监管标准。这些措施看似出于环保考虑,实则也是保护本土时尚业的护城河。
法国的时尚产业雇佣着数十万工匠,从高级定制到小众设计品牌,都依赖于一个强调工艺与原创的生态系统。Shein的入侵,被视为对这一生态的威胁。法国本土设计师平台Plan A的创始人甚至在领英上为新法案欢呼,称这是一场“对抗算法的胜利”。
![]()
RTE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更复杂。欧洲生活成本飙升,通胀让年轻人捉襟见肘。廉价时尚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所需。消费者用脚投票,表明他们更关心“今天能穿什么”,而不是“明天世界变怎样”。这就让Shein陷入两难:
若要符合环保标准,就得牺牲低价优势;可要维持低价,又会触碰法律和舆论的红线。它在法国政府面前表态“愿积极合作”,其实就是在走钢丝——既不能失去市场,又不能彻底惹怒监管。
两者之间的鸿沟,并非几家门店能弥合。除非Shein能在供应链上真正实现可持续转型,在环保与可负担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它在巴黎的存在注定更像一个符号——提醒人们,时尚的低价背后,总有更昂贵的代价。
![]()
BBC
正如抗议者的标语写的那样:“Fast fashion kills more than style.”(快时尚扼杀的不止是风格。)Shein在法国的故事,第一页就这么刺激,不知道后面又会是什么走向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