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奴隶贸易”,很多人的脑海里立马会浮现那样的画面:非洲黑奴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鞭子声不绝于耳;欧洲殖民者站在旁边,悠闲地看着手表,算着铁链边上的这些性命到底值多少钱。这些场景,谁没从中学历史书甚至是电影里见过几次呢?
![]()
可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同样的年代,人贩子的贩卖生意,可不仅是把非洲人送到新大陆的种植园,居然还有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行驶到北非,而这次的“货物”却换成了来自欧洲的白人。被夺走的不再是黑皮肤的生命,而是白皙皮肤的农民、渔夫,甚至修女和传教士。
这事儿,听着像是哪个历史段子手让人打赏的老段子,但它却真实发生了,且贯穿几百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版本,一段让人毛骨悚然的往事。
![]()
事情要从15世纪初说起。那时,葡萄牙人开始尝试沿着非洲的西海岸探索未知的版图,他们口里嚷着传福音,但手上更多干的却是抢人和装船的买卖。慢慢的,他们也摸出了门道,把人贩子这个职业规规矩矩搞成了一门“正经生意”。到了下一世纪,西班牙人挽着袖子跑了进来,接着,“三角贸易”开始悄然兴起:用欧洲的布匹、枪换取非洲的奴隶,再往美洲送,绕地球来一圈,从种植园拉着成船的棉花、烟草、糖回到老家兜售——一圈转下来,荷包鼓得比船肚子还满。总的来说,殖民时代的欧洲各国就在这条大航线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有生意做,自然少不了竞争者来搅局。到了17世纪,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意识到干这个买卖也不错,想在其中插一脚。但这个时候的蛋糕早分得所剩无几,非洲这块“肥肉”,已经成为了英、法、西的一场牌局。怎么办?奥斯曼人一拍脑袋:既然你们把非洲的“货”贩去美洲,那我干脆搞点欧洲的“货”送来非洲得啦!
![]()
就这样,逆流而上的奴隶贸易链条成形了,而这场买卖的执行者,就是一群我们常在冒险小说中见到的——巴巴里海盗。
这些海盗活跃在北非地中海沿岸,主要大本营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昔日的“的黎波里的拜巴里”,涵盖了今天的利比亚部分地区。他们的后台老板,就是想出这“反向生意点子”的奥斯曼帝国。做小弟的不让老大失望,撸起袖子就是干,抢船、抓人、勒索赎金,一整套“操作”娴熟到令人发指。
![]()
一开始,他们还略显“收敛”,只盯着法国、西班牙等地的商船下手,但没多久,胃口也大了起来。既然海上能拦,干脆直接跳上岸去抢。于是英格兰海岸的村庄,爱尔兰海边静若处子的乡镇,乃至法国南部的小岛,都成了他们深夜的“采购点”。
他们的行径可以说是悄无声息又雷霆万均。它可能开始于一次没由来的敲门声,屋子的主人刚打开门,迎接他们的就是一群持刀剑的海盗;也可能是夜幕悄然落下时,整个村子被突袭,第二天升起的日头下,剩下的只是满地狼藉和空荡荡的屋檐。
![]()
英国人起初对这些海盗并不放在眼里,估摸着没啥大不了的,但一交手才发现,这些人可不是街头流浪的小毛贼,而是真真正正的有备而来,甚至还背靠一个庞然大物。不仅没能顺利拧拧他人的“耳朵”,反而自家船只损失不说,还得小心自己村庄的人被掳走。几百年里,英国对这些海盗断断续续动过手,但真正能撼动这群海上巨霸地位的努力,要等到18世纪的尾巴才算起了点效。
历史学者们翻了无数的老信件、旧账本和官方记录,得出来一个估算,从16世纪到19世纪前,这些巴巴里海盗光是从欧洲掠走的白奴,就超过了一百万。他们并没有身份和地位的“优待”,和被贩到美洲的非洲奴隶并没有什么两样:被掳到海盗船上不分尊卑地连夜锁入船舱。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全都成为船上狭窄空间里彼此拥挤而呼吸不畅的囚犯。航行送到目的地的过程痛苦至极,能活着从这漂浮的炼狱下船,便已然是幸事。
![]()
到了北非,他们就被带到“奴隶市场”进行公开交易。一衣不挂成为必需,强迫站着供挑选,任由买家摸皮肤、查牙齿——“货”也有优劣,个头高、肌肉发达、牙口完好的能够卖个好价钱。男性白奴大多被分派到工地、采石场,或者作为划桨工人固定在船上,每天活在皮鞭下,看不见日头或是希望。至于那些长相更“入乡随俗”的女子,命运更加黯淡——身体成了他们交易最值钱的部分,被贵族收进家中作性奴或伺妾,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这样的生活,细节听得人脊背发凉,但也确实是无数人的真实命运——那百万个脸庞,一次次被商品化,一次次消失在地中海的一角。他们有些逃亡途中绝望自尽,有些在苟延残喘中抱着一丝毫无结果的念想——若是世界还有“一日尽头”,希望那代表故乡的风,也能吹来一丝慰藉。然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船也好,石场也罢,几乎成了他们活着的全部天地。
![]()
时间向前滑行,白奴贸易的噩梦才在19世纪初悄悄显出结束的篇章。这时候,美国开始崛起,对巴巴里的猖獗终于不再置身事外。1801年,它与这些海盗展开了首次对抗之战,声势虽不算浩大,但算是开了个头;到了1815年那场战事,局势才真正倒向了另一边。可以说,这系列战斗改变了地中海的游戏规则,为压制白奴贸易铺了第一块坚硬的石板。
而后,欧洲列强们也开始觉醒,结合起来彻底消灭了这股北非沿岸的势力。
![]()
这段历史,放在今天或许显得陌生,“白奴”一词哪怕出现,也往往被吞没在人们对“黑奴”的唏嘘之余。然而,它作为几百年里真实上演的悲剧,说明了一件悲哀却无法抹灭的真相:奴役何时都不光是某个种族、某个国家的噩梦。当“人”被剥去尊严,只剩下躯壳和数字时,那场漆黑的风暴摧毁的,早就是文明与人性的基石。
如今,站在今天的蓝天下去回望这一切,我们绝不是为了算旧账,或是衡量“哪种苦更苦”,而是为了从他们的故事里,记住最悲哀的教训——当我们失去对每一个他者的尊重,历史只会在遗忘中一次次重演。白奴也好,黑奴也罢,无数无名者的疼痛,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它们注定有理由存在,注定值得铭记。
![]()
或许文明的真正标记,不是拥有多少土地或者航行几万里,而是守住对“人”的那份最初的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