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预赛刚结束,热搜就炸了:陈芋汐415.35,全红婵411.45,差不到4分,水花几乎一样平。
![]()
有人截图放大,说陈芋汐的水花小得像“把硬币竖着扔进钱包”,评论区立刻吵成两派——“裁判偏心”“保送剧本”全出来了。
![]()
可真正跳过的才知道,这4分是拿命磨出来的。
去年冬天,上海集训馆里,陈芋汐把207C跳成“炸鱼”,水花溅到看台第三排。
教练没骂,只递给她一张A4纸:上面印着世界杯三站裁判的打分细节,红笔圈出“入水角度差3°”。
![]()
那天之后,她每天加跳20个207C,脚腕绑着0.5公斤沙袋,起跳前默念同一句话——“先把自己摁进水里,再让水把自己吐出来”。
三个月,脚踝外侧磨出两道黑紫的淤血带,像戴了副隐形镣铐。
效果也直接:今年世界杯,同一动作,裁判给出91.2的平均分,水花控制精度提高12%,现场解说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这水花开得有点不尊重重力”。
![]()
可分数越漂亮,骂声越响。
东京奥运她拿银牌,微博私信塞满“你耽误全红婵大满贯”。
那天她回宿舍,把银牌塞进枕头套,晚上翻身被硌醒,干脆摘下来当书签。
![]()
有人替她委屈,她倒看得开:“银牌也是牌子,至少能压泡面。
”说完继续去跳台,把泡面压得更扁。
商业世界来得比水花还猛。2023年她只有3个代言,2024年直接翻两倍:运动品牌、手机、酸奶、甚至隐形眼镜。3800万的年估值,离一线流量只差一个热搜爆点。
![]()
品牌方喜欢她的“故事脸”——从小怕高,却偏要爬10米台;发育期猛长8厘米,靠每天多跳200次陆上模仿把重心“压回去”。
拍摄现场,导演让她“再痛苦一点”,她憋半天憋出一句“我已经痛完了”,真实到让文案当场改脚本。
巴黎预赛那天,她最后一跳5253B,起跳前全场安静得能听见心跳。
![]()
她却在台子上深呼吸两次,心里默数“一、二”——不是算步伐,是在算今晚能不能抢到食堂新出的草莓酸奶。
跳完水花一收,分数板亮出87分,她抬头看了一眼,嘴角没动,先拿毛巾擦手,再去捏鼻梁,像刚考完月考的学霸,只对答案,不问排名。
预赛第一不等于冠军,她比谁都清楚。
![]()
奥运决赛的变数,有时候是风向,有时候是例假。
被问到“怎么看全红婵紧追不舍”,她耸肩:“一起跳了这么多年,她屁股一抬我就知道是107B还是407C。
”说完补一句,“我也一样,她闭着眼都能报出我的起跳角度。
![]()
”两人竞争十年,从省队跳到国家队,从青少年跳成广告片主角,跳台边上一句“加油”从来不少,可下了水,谁都不想给谁让0.1。
晚上回村,她把冰袋绑在脚踝,打开平板看白天回放,弹幕飘过“陈芋汐水花会计出身”,她笑出声,顺手点了个赞。
屏幕反光里,19岁的脸还有婴儿肥,眼神却像老教练——先算清楚代价,再谈梦想。
![]()
距离决赛还有48小时,她把闹钟设在5:50,铃声是《孤勇者》。
有人问万一还是银牌怎么办,她想了想:“那就再压四年泡面,反正我胃口小,一碗就够。
![]()
跳台十米,高度不到四层楼,却足够把一生拉长成几秒。
有人为了这几秒赌上青春,她赌得心甘情愿。
至于明天谁的水花更小,裁判的表上会有数字;而她的表,只记“今天有没有比昨天多收住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