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小雯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当一个普通人,终于站出来对抗权力与不公时,世道的反应往往比想象的更冷。
有人替古二叫好,也有人嘲笑他“蹭热度”“炒作”“翻旧账”。
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屈辱、多长时间的压抑,才会在深夜打开录音机、收集证据,一遍一遍提醒自己:“这不是错觉,这是欺负。”
古二不是完人,他可能情绪化,可能笨拙,也可能因为不懂游戏规则,被人当工具人。
但在心理学里,这种“后知后觉的觉醒者”,恰恰是最真实、最让人心疼的一群人。
他们不是英雄,却是人群中,最有血有肉、最有尊严的人。
一、权力游戏里,普通人的痛最无声
王家卫的塌房,不只是娱乐圈的一次“八卦反转”,而是一场权力与尊严的碰撞。
古二,本名程骏年,一个靠才华吃饭、靠作品谋生的小编剧。
他进入《繁花》剧组,是带着敬意和学习之心的。
结果遇到的是——被利用、被抄袭、被消音。
他创作了阿宝金融线与李李商战线,撑起了《繁花》的灵魂。
王家卫曾口头承认“骏年救了我们”,却不给合同、不给署名,只留几千块的薪水。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权力型剥削”。
拥有资源与名望的一方,会在不对等的关系中不断设定“心理控制区”——用一句“你还年轻”“你是来学习的”“你要感恩”来道德绑架;再用“我们是团队”“作品是大家的”来模糊界限。
被剥削的一方,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
他感受到不公,却不敢反抗;他想争取权利,却担心被贴上“难搞”“不懂事”的标签。
而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反抗时,世人却指责他——“不识抬举”“太敏感”“想红”。
这就是剥削最阴险的地方:它不光夺走一个人的成果,还让他怀疑自己有没有资格愤怒。
![]()
二、加害者的傲慢,是最阴冷的暴力
有人说:
“娱乐圈本就肮脏,你早该知道规则。”
这句话,本身就是加害者的逻辑。当不公被合理化,恶就能堂而皇之地登场。
从古二曝光的录音里,我们听到了两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灵魂——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王家卫,一个是油滑世故的秦雯。
他们口中的古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工具。
“几千块,这样的生活助理多划算啊。”
“改完就该走了,还想署名?”
这种轻飘飘的语气,背后是对他人格的彻底贬低。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去人化”,
指的是当掌权者开始把人当“物件”“劳动力”“消耗品”时,他们对伤害就会失去罪恶感。
去人化让人变得冷血。他们可以边赞美艺术,边嘲笑演员、侮辱编剧、蛐蛐老艺术家;他们可以用“艺术的高贵”掩盖“人性的龌龊”;
他们甚至能以“沉默是金”的姿态,轻描淡写地碾压一个弱者的尊严。
这并非个例。
从职场到影视圈,从写手到实习生,多少人都被这样“无声的傲慢”伤过——
当你认真工作,他们轻蔑地笑;当你主张权益,他们说你不懂事;当你终于反击,他们说你疯了。
他们连道歉都不配,只会在公关稿里说:“希望大家理性。”
![]()
三、受害者不完美,但加害者一定有罪
每一次“揭黑”事件后,总会有人开始审判受害者——
“他是不是以前也拿过别人好处?”
“他是不是自己也签过别人的名?”
“他怎么不早说?现在才爆出来?”
这种心理现象叫“公正世界假设”。
人们倾向于相信: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
所以,当看到别人被害时,我们反而会潜意识地想:“他肯定哪里有问题。”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不愿相信世界这么不公平,于是宁愿把责任推给受害者。
这样,我们的安全感才能维持。
但事实是,受害者从来不必完美。
古二可能愤怒、情绪化、说话不圆滑、手法笨拙——但这些都不能否定他被压榨的事实。
他不需要是圣人,他只需要是人。
而加害者——无论你是王家卫、秦雯,还是任何一个掌权者——你只要动用了不对等的权力去剥削、去羞辱,你就该承担后果。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
“人类所有的悲剧,几乎都源自权力的滥用。”
在这场风暴里,古二揭开的,不只是影视圈的黑幕,而是所有行业里隐藏的结构性暴力:
——在办公室,老板抄你方案却署自己名字;
——在学校,导师占你论文还让你“别太计较”;
——在家庭,长辈用爱之名逼你牺牲;
——在社会,弱者要先证明自己配被同情。
![]()
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家卫和秦雯,或许以为自己对付的是一个“小编剧”。
但他们错了,他们得罪的是一整个“普通人阶层”。
我们每一个曾被打压、被剽窃、被羞辱、被沉默的人,都能从古二身上看到自己。
他喊出了那句,我们忍了太久的“凭什么”。
他不是反叛者,他只是一个还相信“公道”二字的人。
而他揭露的不止是行业的丑陋,更是那个让恶长期存在的集体沉默。
你想想,那些笑话他“炒作”的人,是不是也曾在自己的生活里,被同样的“权力逻辑”碾压?只不过,他们早就放弃了反抗。
于是当别人反抗时,他们的本能反应是——嫉妒、冷漠、甚至敌意。
这就是心理投射(Projection):我们讨厌别人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五、当沉默的底层开始发声,世界才会改变
向太的一句话——“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看似娱乐圈八卦,其实是整个舆论场的“破防点”。
因为那代表着一种权力叙事的崩塌。
王家卫的“神坛”倒塌,不是因为作品不再好看,而是因为人们终于意识到——在那些文艺滤镜背后,有太多的肮脏、算计和剥削。
这是一种集体心理的觉醒。就像《乌合之众》中说的那样:
“当民众意识到自己是多数时,权力就开始动摇。”
古二不是孤勇者,他是那个点燃火柴的人。当第一束火光亮起,更多被压抑的声音也会被点燃。
![]()
六、写在最后:请不要再苛责受害者
这世上最冷的一句话,是:“他也不是什么好人。”
这世上最暖的一句话,是:“就算他有缺点,也不该被这样欺负。”
每一个敢于对抗不公的人,都是在和整个体系的阴影搏斗。他可能赢不了,但他点燃了希望。
古二的结局或许还未定,但他已经赢了——因为他让所有人看见了真实的人性、看见了那个“被压榨者”的灵魂。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开始正视自己的愤怒时,他才真正开始疗愈。
而当一个社会,开始倾听那些被压抑的愤怒时,它才真正开始进步。
所以,请不要苛责古二。
他不完美,但他诚实。他不是英雄,但他勇敢。他也许暂时孤立无援,但他已经让那堵高墙,出现了裂缝。
“从裂缝里进来的光,才是真正属于人的光。”
在不公面前,你可以不完美,可以害怕、可以犹豫、可以哭。
但请记住,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中选择站出来。
古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只是替我们所有人,喊出了那声“你太过分了”!
他理应被我们尊重和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