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底 ChatGPT 横空出世后,AI 对就业的影响始终是热议话题,但大多停留在猜测层面。
直到哈佛大学两位经济学博士 Seyed M. Hosseini 和 Guy Lichtinger 联合发布重磅论文,才用实打实的数据揭开了真相 。
他们在经济学界大佬 Larry Katz(哈佛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资深研究员)的支持下,分析了 2015 至 2025 十年间 28.5 万家美国公司、6200 万名员工简历及 1.5 亿条招聘记录,覆盖美国大部分就业人口。
![]()
图源网络 侵删
最终得出结论:AI 正在剧烈重构就业市场,而首当其冲的,是中产家庭孩子赖以为生的初级岗位。
也就是说被AI威胁最大的可能是未来万千普娃。
01
AI第一刀,砍碎了谁的饭碗?
哈佛大学的这篇重磅论文,出自2位经济学博士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之手,而站在他们身后的又是经济学界重量级人物Larry Katz等。
Larry Katz不只是哈佛的经济学教授,更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资深研究员,要知道,这里曾出了16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劳动经济学圈子里,他被公认为大佬,尤其专注我们家长关心的教育回报、工资不平等这类实在的话题。
![]()
图源 | YouTube@Stanford Digital Economy Lab 侵删
导师Larry Katz团队的支持下,他们分析了2015年至2025年十年间,28.5万家美国公司、约6200万名员工的简历和1.5亿多条招聘记录。
他们通过追踪企业是否招聘“AI整合岗”(AI Integrator,即专门负责AI应用和集成的职位)来识别“AI积极采用者”,并得出了以下惊人的结论:
![]()
图源网络 侵删
✅2015年到2022年期间,企业的初级(Junior)和高级岗位(Senior)的就业增长曲线很相似,基本上是同步小跑着上涨的,除了疫情期间初级岗略有点跌,不过很快也恢复上来了。
✅可到了2022年年中,情况彻底变了,初高级岗位的分歧慢慢拉大,呈现剪刀手的趋势。
✅2022年年中,初级岗位就业增长率趋于平缓,到2023年则突然踩了刹车,然后调头向下,与之相反的高级岗位就业率是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
图源网络 侵删
也就是说AI没有抢高级打工人的饭碗,而是默默吞掉了初级员工的机会。
许多刚毕业的新员工从事的“知识密集型初级工作”(如数据收集、报告制图、文档处理)恰恰是AI最擅长的领域。
AI取代人力,并非通过“轰轰烈烈”的裁员,而是更隐蔽、更低成本的方式:停止招聘新人。
![]()
图源网络 侵删
研究表明,在广泛应用AI的企业中,初级岗位急剧萎缩,主因不是离职率的上升,而是入职的通道被抽走了。
2023年第一季度后,采用AI的公司平均少招了约22%的初级员工。
其中,对基础岗位依赖度高的批发和零售业受冲击最大,招聘量出现约40%的断崖式下降。
02
为什么初级工作者更“受伤”?
哈佛大学两位博士生的发现,确实跟现实不谋而合。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Botelho在一次采访中就表示,AI接手了大量原本由初级员工完成的工作。
许多刚毕业的新员工从事的都是知识密集型初级工作,比如收集数据、制图等,而这些任务AI完全能胜任,甚至准确率极高。
换句话说就是,有了GenAI以后,公司不需要这么多普通牛马了。
![]()
图源网络 侵删
核心原因之一,是初级岗位的 “可替代性” 与 AI 的 “适配性” 高度重合。
初级工作的核心价值往往集中在 “执行” 层面,流程相对固定、规则清晰,不需要复杂的决策能力或深度的人际互动。
比如企业市场部的初级职员,过去需要花 1-2 天整理行业数据、制作分析图表,现在通过 AI 工具输入指令,几分钟就能生成结构化报告;行政岗的初级员工负责的文件归档、会议纪要整理等工作,AI 也能快速完成,且出错率更低。
![]()
这种 “无需创意、只需按规则执行” 的工作特性,让初级岗位成为 AI 替代的首选目标。
而对企业而言,招聘一名初级员工需要承担薪资、社保、培训、办公场地等多项成本,而 AI 工具只需一次性投入或按年付费,长期使用的性价比远高于人力。
尤其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技术替代控制人力成本,而非扩大初级岗位招聘。
这种替代趋势并非个例,而是覆盖了多个行业。除了互联网、金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制造业的初级技术岗、零售业的初级运营岗等,也在逐步被 AI 和自动化设备替代。
![]()
初级工作者面临的不仅是 “岗位减少”,更是 “全行业的替代压力”,其就业困境比想象中更为严峻。
03
AI 对就业市场的改写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它没有消灭所有就业机会,却重构了岗位结构:初级重复性工作被大量替代,高级创造性、决策性岗位需求持续增长。
对中产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传统 “学历至上” 的教育逻辑需要调整,单纯追求 “不错的大学文凭” 已不足以应对竞争。
![]()
图源网络 侵删
未来,能跨越 AI 冲击的,必然是那些具备 AI 无法替代的核心能力 —— 如创造力、跨领域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人。
这场由 AI 引发的就业变革,本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倒逼,而中产孩子的未来,正取决于能否适应这场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