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产冷冻扇贝跨越两年禁令重新登陆中国市场,这批总重6吨的水产品在青岛海关完成放射性物质检测后,即将出现在部分高端日料店的菜单上。但走访北京新发地海鲜市场的多位摊主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日本水产品的供货通知。"就算有货我也不敢进",经营海产二十年的王老板直言,"核污染水的阴影没那么容易散去"。
![]()
image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检测流程显示,每批日本水产品需通过三重关卡: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产区证明缺一不可。技术专家指出,中方采用的伽马能谱分析仪检测限值比日本国内标准严格十倍,能识别出每公斤0.1贝克勒尔的铯-137含量。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下,首批扇贝的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均为"未检出"。
但在社交媒体上,"核食"标签仍牢牢钉在日本水产品上。某知名美食博主发布的盲测视频中,当被告知品尝的扇贝来自日本时,三分之二参与者立即停止进食。这种心理防线背后,是2023年8月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海关总署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历史记忆。当时迅速出台的禁令让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额从871亿日元暴跌至61亿日元,跌幅达93%。
image
食品安全专家李教授提醒消费者注意区分产区:"目前允许进口的仅限于北海道、青森等非福岛周边10个都县的产品。"他建议选购时认准海关发放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优先选择大型商超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对华出口资质的3家日本企业均配备了中方认可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生产流水线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国海关总署的监管平台。
在首批扇贝完成清关的同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中四次强调"持续监测"一词。这种谨慎态度体现在具体措施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在东海、黄海设立的12个固定监测点,每周都会更新海水放射性物质数据。这种立体化监管体系下,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也不得不承认:"每批货物都可能面临突发性抽检。"
![]()
image
上海某日料店主厨透露,重新上架的日本扇贝将采用"透明厨房"模式处理,顾客可通过玻璃幕墙观看整个烹饪过程。"我们要用看得见的安全重拾信任。"但定价策略暴露了商家的顾虑——这批扇贝售价较禁令前上涨45%,明显高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同类产品。这种"风险溢价"恰恰折射出市场信心尚未真正恢复。
随着青森县盐渍海参即将空运来华,日本水产业正密切关注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但海关总署公告中那句"一旦发现风险将立即采取限制措施",始终是悬在贸易复苏之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如某位水产进口商所言:"中国餐桌的大门只是开了一条缝,钥匙始终攥在检测数据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