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渐渐长大,作为父亲主动保持应有的“界限感”,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如果与孩子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导致孩子误会,对父亲产生不信任,甚至拍视频控诉自己父亲,父母都有责任,女儿做法或许有些极端?
![]()
事情是这样的:近日,河南一女孩,拍摄视频控诉自己父亲,门都不敲就推门,自己当时在洗澡。
女孩情绪很激动,反复质问父亲“我洗澡时,你为什么不敲门?”父亲试图解释说自己敲门了。
女孩更加激动,说父亲已经是第四次偷看洗澡了,还反问父亲“自己到底是不是你女儿?”。
![]()
女儿还在视频中说,父亲每次进自己房子都不敲门,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完全不顾自己感受。
视频隐约中听到一女子说,我进孩子房子都要先敲门,你为什么不敲门?应该是孩子母亲。
随后,女儿问父亲“懂不懂男女有别”,认为父亲这样做令人恶心,父亲回怼道“恶心就恶心,我看你做什么?”。
![]()
短短十几秒的对话,加之女孩情绪激动,让网友很揪心,担心女孩安全,有网友远程替女孩报了警。
妇联回应:孩子目前很安全请大家放心!女孩拍的视频存在不实,对女孩所说的情况也进行了了解,是女孩在与父亲发生争执后,情绪激动与父亲产生的误会,经过沟通误会解除,视频已经删除。
![]()
父亲澄清:自己只是去拿牙膏,敲门声孩子可能没听到,只开了一条缝,自己并未往里看,只是将手放到门缝处,让女儿将牙膏通过门缝递给自己。
父亲说:“平时对女儿的辅导比较严,缺乏沟通忽略了女儿的成长,让她产生了情绪抵触”。
或许这句话才是关键!我并不相信这位父亲会是女儿口中的父亲,相信网友也对女儿的话半信半疑?
![]()
能拿着手机拍视频,并每句话说的有理有条,跟事先准备好的一样,这难道不让人心存疑惑?或许就是想借此发泄父亲平时严厉的辅导。
父亲当然有错!错就错在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上,而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孩子已经渐渐长大。
不能说父亲全错,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而孩子长大需要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爱不在一个交叉点上。
![]()
长期不和孩子沟通,孩子怎么可能感受的到爱呢?严厉的辅导,加之不沟通,孩子肯定会将内心的恨转移,用侵犯隐私来回击。
但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一个父亲,是有失偏颇的,母亲呢?一味地旁边拱火么?挑拨父女之间的关系么?
![]()
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解决“孩子,爸爸不是故意的,下次一定会改正,会注意”,“他是你爸爸不会那么做的,可能误会了”。
几句话就能解决矛盾,事后在跟丈夫沟通就行了,怎么能当着孩子面,教育老公呢?万一真是误会呢?
孩子会被母亲的话,带的更偏,情绪更加极端?难道这位母亲就一点责任没有?教育是父母双方默契的配合。
![]()
“女大避父,儿大避母”,这里面的“避”并非冷漠、疏远,而是希望父母通过有效沟通,疏导孩子的同时,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找到相处的舒适点,不至于因尴尬、过度干涉与孩子疏远,保持自然、舒适、尊重孩子私人空间,与孩子之间才会建立长久信任,两者的爱才会双向奔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