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合成生物学中,科学家致力于像编程电子芯片一样设计“基因回路”,以赋予细胞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然而,活细胞并非静态的元件---它们不断生长、分裂,使得回路中的关键分子被持续稀释,从而导致系统失稳、记忆丢失,甚至功能完全丧失。这种由细胞增殖引起的“生长稀释效应”,一直是制约人工基因回路走向实际应用的核心瓶颈。
在细胞内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一种称为“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的机制能够将蛋白质与RNA等生物分子聚集形成“无膜液滴”,从而在局部区域浓缩或隔离特定组分,例如转录凝聚体和应激颗粒。受此天然稳态机制的启发,研究团队思考:能否将这种基于相分离的空间组织策略引入合成基因回路,以对抗生长稀释带来的不稳定性?
2025年11月7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田晓军教授团队 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Phase Separation to Buffer Growth-Mediated Dilution in Synthetic Circuits。研究人员 决定向细胞自身学习组织策略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分离的基因回路优化策略。
![]()
通过将转录因子与内在无序区域融合,研究人员在细胞内构建了可逆的液滴状凝聚体。这些结构富集在启动子附近,使转录因子在细胞生长稀释背景下仍能维持局部高浓度,形成一道“分子缓冲层”,有效抵抗表达波动,保障回路在动态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实验表明,搭载IDR的回路不仅能逆转快速生长导致的表达衰减,还表现出优异的环境鲁棒性。此外,与David Nielsen课题组的合作实现了香豆酸产量的大幅提升,而与郑文伟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多组分相分离理论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策略具备广泛的推广潜力与应用前景。
![]()
这项工作不仅揭示了相分离在基因回路设计中的巨大工程潜力,也为在空间尺度实现稳态调控提供了新思路。与传统的负反馈或资源感知调控机制不同,相分离无需引入额外的基因调控网络,而是通过空间组织赋予回路自我保护和主动抗扰的能力。
这一策略使人工基因系统向真实生命行为更近一步——在持续变动的细胞环境中,依然能够维持内部秩序与持久记忆。
“Phase separation offers a n emerging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structing resilient synthetic circuits under dynamic growth.”
——Tian Lab, Cell 2025
细胞早已掌握了在混乱中保持秩序的能力,而我们终于学会从它那里借用这种 “ 分子组织智慧 ” , 让人工生命系统更稳、更强、更接近真实生命 。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10.017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
![]()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