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说黄河能预测中国命运?1938年,它改造了整个中国的未来

0
分享至

一条黄河就是中原人的精神图腾,一部治黄史就是中国历代的变迁史。

黄河虽然被称之为母亲河,但是3000多年以来,这个“母亲”可谓相当的暴虐。以至于中国人很早就喊出“圣人出,黄河清”这样响彻天地的口号,从侧面说明黄河治理之艰难。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历朝历代,黄河有没有发大水,有没有决口甚至是改道,直接影响一个政权乃至一个王朝的稳定。而黄河最近的一次大决口和大改道,直接摧毁了一个腐朽至极的政权。


宁要日军烧杀,不要国军驻扎

时间回到1938年,黄河在花园口决堤,而这次决堤是人为炸开的。滔滔黄水吞噬了下游豫皖苏大量人口,更是严重破坏了大片地区的生态环境。之所以炸掉堤岸,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居然天真地认为利用黄河可以阻止日军西进南下。


1937年底,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侵略者的另一个目标是华中城市武汉。日本认为,只要占领武汉,就能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从1938年春天开始,日军一路沿着长江西进,另一路进攻徐州,向西推进。


徐州失守以后,日军的部队进入了豫东平原,蒋介石组织了兰封会战,但是作战失利。到了6月初,日军的膏药旗还是插在了开封城头。日军的作战意图很清晰,下一步占领郑州,然后沿着平汉铁路,也就是现在的京广铁路南下,会同另一路日军一起进攻武汉。


局势相当危险,此时的蒋介石决定扒开黄河大堤,试图用洪水阻止日军进攻的步伐。实际上,还在当年4月,陈果夫就曾经向蒋介石建议,在河南武陟县附近炸开黄河北堤。6月4日,河南商震部第五十三军一个团奉命在中牟县赵口掘堤,但是由于这一处的堤岸坚固,未能成功。


两天以后,新八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挖掘。6月7日,新八师的一个团在郑州东北花园口用平射炮轰击黄河大堤。黄河水被放出来以后,决口处很快就延长至370多米。决堤后的短时间内,日军的第14和第16师团确实陷入了困境,但真正陷入困境的还是黄河下游的中国人。


黄河水泛滥,流向东南,很快就发生了大的改道,豫东、皖北、苏北大片地区44个县成为泽国。这场人为的灾祸,直接导致89万人死亡,39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更是多达1250万,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尸横遍野,活人绝迹。


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省,豫东的很多县出现了大量的绝户村镇。之后,黄河在中原大地上肆虐9年,河南东部地区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黄泛区,生态环境彻底恶化。

这完全是一场人为导致的灾难,进一步也导致河南人对蒋介石乃至国民政府的印象十分恶劣。当时,中原地区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口号:宁要日军烧杀,不要国军驻扎。


更为讽刺的是,黄河水并未能阻止日军的行动。洪水退去以后,日军继续围攻武汉,并且很快将武汉占领。蒋介石政权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被打败,但可以肯定的是,国民政府很早就失去了中原地区的人心。


这就是黄河发生灾变以后,对一个政权最直接的影响。而在历史上,类似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

三千年,几乎年年发洪水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3000多年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至少1500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年就要决口泛滥一次。


而实际的情况是,小的洪水和决堤事件几乎年年发生,平均每隔四五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决堤事件。在发生洪水的同时,黄河还一直在改道。3000多年来,从山东半岛到江苏北部,都留下了黄河的河道以及入海口。历史上,黄河至少发生过二三十次大的改道,发生过五六次十分重大的改道。


每次黄河改道以后,冲击的不但是下游的百姓,还是一个王朝。比如在公元11年,当时正值王莽建立新朝,然而黄河却突然在今天的河北大名东部地区决口。


然而,王莽却下令不准堵塞决口,任由黄河改道东流。因为王莽家的祖坟正好位于河北大名东部地区,如果对黄河决口进行堵塞,很有可能冲毁祖坟。只不过,王莽没有想到,他所建立的政权很快就在黄河导致的灾变以及天下混乱中覆灭了。


从古至今,中国人为什么对大一统的王朝情有独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黄河。如果是在大一统的王朝时期,天下太平,朝廷也能集中精力去治理黄河。而一旦处在分裂战乱时期,没有哪个政权会去治理黄河,甚至还会把黄河当成武器来用。


宋金元时期的黄河灾变从1048年开始,也就是北宋庆历年间,黄河下游频繁决堤改道。这一时期,黄河的入海口一会儿在山东,一会儿又跑到了江苏,有时甚至夺了淮河的河道。与此同时,北宋和金国也开始对峙,甚至于到后来,金国还攻下了汴梁,占领了北方地区。


南宋王朝有时候为了阻挡金国军队南下,就会刻意扒开黄河大堤,这种做法和当代蒋介石的做法一模一样。每次决堤都会导致黄河的大改道,不管是金国还是南宋,双方从来不去考虑如何堵塞决口,这就导致当时的黄河下游甚至会出现多条入海的河道。


到了金国末年,北方又出现了另一股势力蒙古,围绕天下的争夺,黄河也在一年年的发生着灾变,但是这些统治者任由黄河泛滥。比如在1234年,蒙古军和南宋军队对峙,蒙古军掘开黄河水灌南军,直接淹没黄河下游数十个州县。很难想象在古代这样的灾情有多严重和可怕。


一直到元朝建立,全国恢复统一,朝廷才稍稍采取措施,防止黄河频繁决堤和改道。不过,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朝廷无力顾及黄河,于是再次出现决口泛滥的灾变。网上经常流传的那句元朝末年的民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可不是什么预言和谶纬之词,恰恰说明黄河在天下大乱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灾变。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一个王朝的当政者昏聩导致了黄河决堤,还是因为黄河决堤影响了一个王朝的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分不清楚了。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只知道,一旦发生大的洪水或者是改道,恐怕天下就又要大乱了。而黄河的灾变从宋金元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民国。


很多人肯定会疑惑,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突然变乖了?主要原因就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在于治沙

黄河为什么会泛滥?就是因为泥沙太多,导致河床不断被抬高,进而出现决口决堤。


还在西汉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和堤岸就已经高过地平线了。简单来说,泥沙淤满了河床,只能不断加高堤岸。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越来越高,黄河就变成了地上河。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黄河中游地区修建水库,调节黄河的泥沙,一部分泥沙被拦截了下来。


另外的泥沙通过不断调节水库的流量,使其持续被冲刷到黄河的下游地区。如此一来,淤积在黄河中下游河道里的泥沙量相对来说就变少了。仅仅靠着调节还不行,黄河里的泥沙都是因为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而被冲刷下来的,所以改善这一地区的水土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才是减少泥沙量的关键。


几十年来,国家一直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这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也直接减少了流入黄河里的泥沙量。这里再多说一句,古代人难道就不懂这个道理吗?其实他们也懂,但问题就在于古人需要大量的木材来保证盖房或者是烧火做饭。


而且,古代的农业技术低下,粮食单产量很低,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只能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土地,如此一来,自然就会加剧水土流失。不光是黄土高原,在古代的中原地区,由于这里一直是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人口众多,所以生态环境早早地就被改变,甚至是破坏了。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实际上一直在恶化,所以发生洪水和灾变也就丝毫不奇怪了。也正是因为黄河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从而也缓慢塑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的个性和生活习惯。


结语:河南人的习俗与个性

黄河给沿岸的河南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黄河几千年来也塑造了这一地区人们的习俗与个性。比如当代中国人都在吐槽河南人没有好的饭菜,吐槽河南人只会吃烩菜,然而这种饮食上的习惯,实际上就是黄河的灾变导致的。


每次黄河泛滥,大量的河南人流离失所,成了灾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果腹,考虑的是如何吃饱,而不可能去考虑饭菜的精致与美味。久而久之,河南人养成了吃烩菜的习惯,因为烩菜量大管饱,既有汤汁,也有饭菜,能够提供很多热量。


再比如,中原地区从古至今都不会像华南农村那样有大量的祠堂,因为黄河导致的持续性灾变,直接影响了中原地区农村的组织结构。华南的农村可能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姓氏,但是在中原地区,每个农村的姓氏很杂。而且追根溯源,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祖上是逃难过来的,根本不是当地人。


在这种情况下,华南地区的农村宗族强势,人们可以修建祠堂,而中原地区宗族分散,就难以建立祠堂,形成宗族凝聚力。


不得不说,一条黄河对整个中下游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的塑造是如此的彻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交部:中方欢迎艾德外交大臣来访

外交部:中方欢迎艾德外交大臣来访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7 15:51:04
11月7日俄乌最新:副总长上吊

11月7日俄乌最新:副总长上吊

西楼饮月
2025-11-07 15:38:31
这不是迷信!“最怕立冬是雨天”,今日立冬,下雨啥预兆?

这不是迷信!“最怕立冬是雨天”,今日立冬,下雨啥预兆?

智慧生活笔记
2025-11-07 12:19:58
气得发抖!茅台高管张楷怒喊:3000一瓶的飞天,老百姓谁喝得起?

气得发抖!茅台高管张楷怒喊:3000一瓶的飞天,老百姓谁喝得起?

好贤观史记
2025-11-07 08:02:13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云鹏叙事
2025-11-07 16:23:59
30万人岛国逼平日本!U17世界杯奇迹:伟大的0-0 疯狂庆祝如夺冠

30万人岛国逼平日本!U17世界杯奇迹:伟大的0-0 疯狂庆祝如夺冠

风过乡
2025-11-07 20:54:26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上热搜,视频发布者身份疑曝出,医院回应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上热搜,视频发布者身份疑曝出,医院回应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6 14:09:35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丈夫对其复活信心逐渐减弱,交往新女友,但家中仍保留妻子照片和物品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丈夫对其复活信心逐渐减弱,交往新女友,但家中仍保留妻子照片和物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7 12:42:06
网传河北一法院人均未结案600件,已排到明年7月,官方建议优先调解

网传河北一法院人均未结案600件,已排到明年7月,官方建议优先调解

互联网大观
2025-11-07 09:55:51
三个女人一台戏!辛芷蕾正面硬刚郝蕾,双方恩怨遭深扒!

三个女人一台戏!辛芷蕾正面硬刚郝蕾,双方恩怨遭深扒!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7 15:07:58
传媒电影股炒啥?头部票房没了,现在连腰部票房都没有了

传媒电影股炒啥?头部票房没了,现在连腰部票房都没有了

爆角追踪
2025-11-07 14:46:42
打破欧美垄断,宇航科技再爆「黑发明」!比T恤轻、比羽绒暖,零下20°暖到骨头里

打破欧美垄断,宇航科技再爆「黑发明」!比T恤轻、比羽绒暖,零下20°暖到骨头里

超级数学建模
2025-11-06 10:29:56
突然宣布!拥有2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按照新规,房产税或将这样征

突然宣布!拥有2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按照新规,房产税或将这样征

深度报
2025-11-07 22:36:47
人美声甜的曾琦多张靓照曝光,停职后三大困境缠身,未来渺茫

人美声甜的曾琦多张靓照曝光,停职后三大困境缠身,未来渺茫

公子麦少
2025-11-07 14:36:16
贾乃亮李小璐合体直播卖货?网友:这吃相太难看了!

贾乃亮李小璐合体直播卖货?网友:这吃相太难看了!

毒舌八卦
2025-11-07 23:40:37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副院长出轨后续!眼科主任美照被扒,更多大尺度画面曝光,太辣眼

副院长出轨后续!眼科主任美照被扒,更多大尺度画面曝光,太辣眼

180视角
2025-11-07 09:47:50
40岁女医生曾琦的日常工作被披露!一天“精准卡点”的战斗模式…

40岁女医生曾琦的日常工作被披露!一天“精准卡点”的战斗模式…

火山诗话
2025-11-07 11:46:47
巴总统:已正式通知中国,退出一带一路计划,我方回应4个字

巴总统:已正式通知中国,退出一带一路计划,我方回应4个字

花花娱界
2025-11-07 20:53:23
马姆达尼赢得大选,戳中了西方“一人一票”式民主制的死穴

马姆达尼赢得大选,戳中了西方“一人一票”式民主制的死穴

壹家言
2025-11-07 11:19:25
2025-11-08 05:08: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7957文章数 12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家居
手机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数码要闻

受AI热潮推动 全球DRAM内存价格暴涨172% 创下历史新高

艺术要闻

地球的巨眼?亚洲第一铜矿藏190层深渊,能吞下59个西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