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样一句话:
“亲人中,谁最富,谁的亲戚就多;兄弟姐妹中,谁有钱谁说了算。”
换言之,在一个家庭中,自身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自己的话语权,也代表了自己说话的分量。
如果你仔细想一下,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有钱的子女能够为父母的养老、生病甚至日常开销、旅游等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当家庭遇到一些事情需要决定时,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得到首肯。
没钱的子女则是会选择在父母的身边尽孝,平日里遇到父母需要帮忙的事情,自己都会亲自张罗与料理,当家庭遇到一些事情商量时,自己的意见不会有人重视。
这并不是一种残酷,而是家庭长期演变下来的结果与选择。
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爷爷奶奶在世时,叔叔在县城上班,父亲则是留在了农村。
叔叔因为平时忙碌,也不会像父亲一样随时去看望爷爷奶奶,每个月的赡养费就会多拿一些。
家里有些大事小情要商量的时候,我记得爷爷奶奶就非常重视叔叔的意见,对于父亲的一些看法并没有那么看重。
似乎在他们的心中,也会认为叔叔有本事、有出息,看待问题一定要比在农村的父亲更全面。
其实并不是如此,父亲年轻的时候也走南闯北,也是村上有名的“秀才”,并不比叔叔有多差。
但是身边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正是因为叔叔出钱多,所以才会更有话语权。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不只是在家庭,在如今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是如此,谁掌握着资源、金钱,谁就有巨大的决定权与话语权,因为他是资源分配的主导者。
当兄弟姐妹中有人通过钱来帮助家庭时,那么他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别忘了,金钱是可以解决生活中更多问题,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听起来很残酷,其实说明了金钱在一个家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能覆盖衣食住行的基本开支,也能为家庭成员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真正解决生存面的核心问题。
尤其是在赡养老人问题上更是如此。
你想一下,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出钱更多的人会被赞扬为更成功,单纯只是付出劳动则会显得廉价。
前者是是稀缺资源,后者则是轻而易举,一对比就会误以为出钱的人更“孝顺”。
![]()
什么是尽孝?
说实话,真正的尽孝从来都不是出钱多少,而是心甘情愿一直陪在父母身边,悉心照顾好父母的子女。
如果家庭不稳、父母不能妥善照顾,也不会让其他子女在外面飞得更高。
所以永远不要拿自己出钱多少作为尽孝的说辞,而应该心存感激那些默默陪着父母不离不弃、没有怨言的兄弟姐妹。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说出钱少的兄弟姐妹没有话语权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钱多少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大家可以直接清晰地感受到,而一直陪着父母的兄弟姐妹,那么付出再多也不容易像金钱一样被量化,所以感知就会弱。
如果赶上一个家庭中的父母认知是有钱就是有出息、有本事,那么就会进一步认为出钱有分量,单纯付出劳动则会很一般。
那些经常陪伴父母的兄弟姐妹,要告诉父母出钱只是赡养的一种方式,自己的陪伴是别人给不了的。
只有真正将目光聚焦到家庭的和睦、温馨、团结上,才会真正解决赡养老人时产生的诸多矛盾。
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