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风翎
2025年10月29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一家名为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正式揭牌,这家财险公司由中、法、德三方资本联合成立。
作为我国第91家财险公司,这家新险企引人注目的是其股东阵容的特殊组合,即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大众汽车金融服务海外股份公司、小米旗下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方合作的独特组合。
对于小米来说,法巴天星成立标志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完成关键拼图,依托科技基因与生态积淀,小米试图以“科技+保险”重构行业逻辑,但跨界经营的固有矛盾与行业共性难题也不容忽视。
01
独特的股东结构
法巴天星保险的股东结构融合了保险、科技和金融三大元素。法国巴黎保险集团作为外方股东,是全球知名的保险集团,而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则是传统汽车巨头旗下金融服务机构。
而最引人关注的,中方投资者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是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
参股成立保险公司并非小米在保险领域的首次尝试,早在2016年,小米就已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小米通过旗下的四川银米科技公司收购了北京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后,将其更名为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开启了其在保险领域的初步布局。
![]()
此次,布局车险业务,与小米的造车业务,在时间节点和战略节奏上紧密衔接。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标志着其生态链扩展至更广阔的出行领域。经过三年的研发与筹备,今年3月底,小米首款汽车,小米SU7正式亮相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随着小米汽车逐步走向市场交付用户,相关的售后服务与风险管理需求也日益凸显。布局车险业务是小米构建“人车家全生态”闭环战略中的关键一环。通过自营或合作开展车险服务,小米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户数据、优化服务体验。
而小米也并非唯一进军新能源车险市场的车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诸多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车企也纷纷涉足保险行业,推出与自身车辆深度结合的保险产品。
02
小米生态协同构筑的核心竞争优势
而对于小米来说,其入局车险业的底气,源于其深耕多年的生态体系所形成的多维壁垒,这种优势是传统险企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首先,小米以硬件为入口构建的庞大生态,为保险业务提供了流量与场景的双重支撑。
截至2024 年底,小米已经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其AIoT 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数达9.05 亿。而且,小米超1万家线下门店与线上小米商城、米家APP形成立体渠道网络。
这不仅实现了全场景的用户覆盖,还为保险产品的精准营销和即时服务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关键的是场景渗透能力,小米针对SU7车主推出的定制化车险套餐,首年保费较同级别BBA车型低3000元。其车险产品可以针对新能源车的特点,捆绑电池衰减险、智驾责任险等专属险种,使新车主参保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产品即场景,场景即保险”的渗透效应。
![]()
其次,数据驱动的产品创新能力是小米生态的核心引擎。
依托AIoT平台积累的海量设备数据和用户行为轨迹,小米能够实时分析驾驶习惯等风险因子,开发出高度个性化的保险解决方案,如基于里程或驾驶评分的动态车险产品,结合法巴集团的精算技术,实现“一车一价”的UBI(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辆保险)定价模式,精准匹配风险与保费,形成“产品升级-风险降低-保费优化”的正向循环,从而颠覆传统定价模型。
再者,成本与品牌的双重加持为小米保险业务构筑了差异化壁垒。通过AIoT平台直连用户,小米省去了传统保险代理的高额渠道成本,将节省的费用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保费定价。例如上文提到的SU7定制车险套餐较同级豪华车低3000元的首年保费,直接刺激了用户参保意愿。
同时,小米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高认同度,使其保险产品天然具备信任背书,其强大的消费电子品牌认知度,天然转化为用户对保险业务的信任与粘性,加速生态闭环的形成,这种品牌溢价能力在金融领域尤为重要。
03
小米跨界保险的多重挑战
尽管优势显著,但小米跨界保险仍面临专业能力、数据合规、市场环境等多重难题,这些问题也是互联网企业跨界保险的共性问题。
在专业能力方面,保险行业的专业性远超硬件制造,小米在核心能力与服务体系上的短板逐渐暴露,更核心的是精算与理赔能力不足,尽管依托其他股东技术支持,但就目前而言,新能源车险风险数据积累不足,SU7承保综合成本率高达115%,与之合作的平安、人保等险企均陷入亏损,暴露出风险定价能力的欠缺。
在数据安全与合规的方面,小米的“数据驱动”模式始终游走在创新与合规的边缘。其个人健康数据与保险业务的联动已引发监管关注,2024年,德国法院曾裁定小米健康数据共享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揭开了其“数据分润”商业模式。
尽管采用联邦学习技术进行数据脱敏,但在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框架下,智能设备数据的采集范围、使用边界仍存在合规争议。
![]()
更关键的是数据有效性问题,据新华网报道,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是燃油车的2倍,且电池损坏等核心风险的维修成本数据积累不足,导致定价模型难以精准匹配实际风险,出现“车主喊贵,保司喊亏”的矛盾。
在行业环境与市场竞争方面。新能源车险市场的“三高”困境(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成本率)成为小米绕不开的难题。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综合成本率达104%,137款车型赔付率超100%。特斯拉、比亚迪等同行的探索也步履维艰,特斯拉自营车险2023年赔付率103.3%,比亚迪财险综合赔付率95.13%,远高于行业均值74.1%。
所以,短期来看,生态流量能快速拉动保费规模,法巴天星的揭牌已初步实现“买车即投保”的场景闭环。但长期而言,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精算定价、风险管理与服务能力,这些并非科技基因能直接转化的。
小米参股的法巴天星的未来,取决于三方能否在各自优势与保险本质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编辑 | 晓贰
排版 | 伍岳
主编 | 老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言转载
|线索爆料
吴经理-同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