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投诉揭开售假冰山一角
北京朝阳的张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直播间栽进“盲盒刺客”的陷阱。原价69元至99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盲盒,主播打着“正版散货”“必出隐藏款”的旗号,20元就能拿下,甚至还能“点赞免费送”。可到货后,玩偶关节歪斜、漆面斑驳,防伪标识模糊得像是被水泡过,张女士气得直呼“一眼假”。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据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披露,该直播间累计销售盗版泡泡玛特金额超100万元,其中LABUBU玩偶占比高达七成。承办检察官王书伟透露,涉案团伙非法获利70余万元,15万件假货从玩具厂流向全国。当消费者还在为捡漏欢呼时,一条灰色产业链早已悄然运转。
盗版产业链全链条拆解
上游生产端的玩具厂长彭某,以10元/斤的价格收购劣质原料,生产出的玩偶成本不足5元。这些盗版品关节松垮、漆面斑驳,仓库里堆积如山的8万件货品,连最基本的钢印都模糊不清。
![]()
image
中游包装端的动漫公司负责人宁某,专门伪造正版包装盒。主播团队则精心设计话术剧本,将假货包装成“微瑕处理”“工厂直供”的稀缺品。
下游销售端的直播间里,主播廖某熟练运用“薅羊毛心理学”:标价20元的假货单日销售额破千元,虚假的“工厂直发”物流信息更是让消费者深信不疑。对比正版,这些盗版在关节咬合度、漆面光泽度等12处细节上漏洞百出,刺鼻的塑料味更是藏不住的破绽。
![]()
image
直播售假背后的三大法律陷阱
- 话术规避:主播从不直接承认售假,而是用“散货”“尾单”等模糊表述打擦边球;
- 物流造假:江西生产的假货,物流信息却显示从广东发货,刻意营造“官方渠道”假象;
- 定制侵权:更猖狂的是,该团伙还提前生产未发售的限量款,既侵犯著作权又制造稀缺幻觉。
法院判决书显示,主播廖某等人因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获刑二年七个月至二年十个月,而生产商宁某则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四年。这起案件成为《刑法》第217条、第218条在潮玩领域的典型判例。
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困局
泡泡玛特2023年财报显示,其打假投入同比增长210%,但维权仍面临三重困境:
- 平台监管滞后:售假直播间平均存活仅72小时,下架后换个马甲就能卷土重来;
- 消费者举证难:60%的投诉因“价格明显低于正品”被平台判定为“知假买假”;
- 行业灰色地带:潮玩行业长期存在的散货、瑕疵品流通,给了假货浑水摸鱼的空间。
正如涉案主播供述:“我们说是正版散货,其实就是高仿。”这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狡辩,折射出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
盲盒消费防骗指南
- 价格警戒线:正品盲盒折扣极少低于5折,20元的“隐藏款”必是陷阱;
- 四步验真法:查钢印是否清晰、闻气味是否刺鼻、试关节是否顺滑、对防伪码是否有效;
- 维权铁证链:保留直播录屏→联系品牌方鉴定→平台举报→刑事报案。
检察机关特别提醒:直播间购物务必保存完整交易链路证据。当潮玩遇上直播,捡漏心理往往成为假货的温床。那些按斤收购的劣质玩偶,最终称出的是人性贪婪的重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