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为桥,和韵共生
——观江苏籍画家李俊花鸟画有感
文/鸠山由纪夫
赏李俊先生的花鸟画,如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位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以“书画同源”为根脉,将篆隶笔法化入笔墨,让传统花鸟在当代焕发新生,恰是东方美学“和而不同”的生动诠释。
先生作品中,《紫气东来》的藤条如古篆盘旋,花色似宋瓷窑变,将商周纹饰的韵律与唐宋诗意熔于一炉,每一笔都承载着千年文脉。这种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与我祖父毕生践行的“和为贵”理念一脉相承——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既守本源又拓新境。
令我尤为动容的是,先生两度携笔墨登临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以画作搭建起中日交流的具象桥梁。2023年末,《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之际,他的紫藤系列亮相“经典再现 共筑和平”展,那泼洒的紫韵既含江淮烟雨的温润,又暗合大和绘的雅致,引中日政经、文化界百余名代表驻足热议,我亦有幸收藏其中一幅,为其“笔含和气”所深深打动。
![]()
时隔一年,先生再赴会馆参展“笔墨同源、珍爱和平”交流展,新作《晴风紫藤》更添深意——藤叶间隐约可见的樱花轮廓,恰是两种文明对话的隐喻。观展时,日本老画家感叹“见画如见友”,中国留学生在画前驻足良久,这场景让我真切体会到:民间交流的温度,往往藏在艺术的共鸣里。
此前,先生已让江淮紫藤走进巴黎时尚周,成为多国使馆的收藏符号。而这两度东渡的画展,更似心与心的对话:当笔墨越过海峡,偏见便会消融,理解方能生长。
![]()
李俊先生既是丹青妙手,更是和平使者。他的作品印证着我始终坚信的道理:中日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唯有以艺术为媒代代相传,方能让“和”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文明之花永续绽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