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入列的振奋之情还未散去,军事专家们已经冷静地投向了更远的深蓝。一句“三航母只能满足最低程度的作战要求”,道破了中国航母发展的现实逻辑: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一、为什么三艘还不够?这笔账得算明白。
专家算了一笔“航母账”:一艘维护、一艘训练、一艘执勤。这“三班倒”的安排,看似完美,实则捉襟见肘。它仅仅是维持一艘航母能随时出动的“底线配置”。一旦面临需要同时应对多个战略方向的复杂局面,这点家当立刻显得周转不开。
漫长的海岸线、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都在呼唤着更可靠、更持续的存在。三航母,对于和平时期的日常巡逻或许够用,但若要确保在任何风浪下都能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守护战略通道,这仅仅是拿到了走向深蓝的“入门券”。
二、“下饺子”的背后,是别人不懂的战略刚需。
某些西方声音或许又要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但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一个从未依靠航母进行全球侵略、却曾饱受海上封锁之苦的国家,对于掌握自己命运有多么深刻的渴望。
军事专家宋忠平点出的“性能、数量、作战经验不足”,句句要害。尤其是面对某些大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升级的军事存在和干预企图,没有足够数量和先进性能的航母,就意味着在关键时刻可能受制于人。建设强大的航母舰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为了让任何“不怀好意的势力”在轻举妄动前,都必须仔细掂量后果。这是大国博弈中最现实的“语言”。
三、福建舰是突破,但更强的“饺子”还在锅里。
从辽宁舰的科学试验,到山东舰的全面掌握,再到福建舰的技术飞跃,中国航母发展的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为我们未来起降更重型、更先进的舰载机铺平了道路。
这意味着,后续的航母无论是在吨位、载机数量还是作战效能上,都有望实现新的跨越。专家提及的“需要更多航母”,绝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一个涵盖技术迭代、体系融合、经验积累的系统性工程。当我们已经掌握了最顶尖的建造技术,继续“下饺子”便是水到渠成、保障国家利益的历史必然。
总之,福建舰入列,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一个逗号。专家们的冷静分析则表明,中国人的航母事业,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的“三航母时代”。为了那片深蓝的安宁,更强大的力量正在路上。这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发令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