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跻身"万亿俱乐部"后首接百万罚单 合规短板与盈利隐忧并存
刚刚迈入"万亿资产俱乐部"的重庆银行,尚未及庆祝便迎来监管重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分局10月22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该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问题被处以22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刘晓娜同时被警告。这张罚单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刚刚实现资产规模历史性突破的城商行头上。
![]()
贷款"三查"问题已成该行合规顽疾。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至今,重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累计罚款已超1500万元,违规事由中贷款"三查"问题占比高达七成。2024年11月,其涪陵支行就曾因同类问题被罚40万元。所谓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是银行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该环节屡现疏漏,暴露出重庆银行在业务扩张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系统性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正值重庆银行发布亮眼三季报之际。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0227.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0%,成为西部地区少数突破万亿规模的城商行。经营业绩方面,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40亿元、净利润51.96亿元,同比增幅均超10%,创下"双位数增长"的新纪录。
然而靓丽数据背后,业务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利息净收入91.20亿元,占总营收77.68%,同比增幅达15.22%;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5.59亿元,占比不足5%,同比大幅下滑27.59%。这种"一条腿走路"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期,过度依赖传统存贷利差可能使银行面临更大经营压力。
资产质量指标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一方面,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8.11%,显示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但另一方面,不良贷款余额增加4.31亿元至58.94亿元,暗示资产质量仍存隐忧。更需警惕的是资本充足率持续走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从2024年末的9.88%降至8.57%,逼近监管红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重庆银行当前面临"规模扩张与质量管控"的双重考验。作为西部首家"A+H"上市城商行,该行2013年在港交所、2021年在上交所相继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但从屡次因"三查"问题受罚来看,其内部管控未能同步跟上发展节奏。特别是在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后,管理复杂度呈几何级数上升,这对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管趋严背景下,合规经营已成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重庆银行此次被罚,既是对其风险管理短板的警示,也为同类城商行敲响警钟。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如何构建与业务体量相匹配的风控体系,如何平衡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决定其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财务数据的同时,更应重视银行的合规文化和风险管控能力,这才是长期价值的根本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