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6年新邮预订通道终于在众人期盼中开启,这份迟来的消息却没带来预想的喜悦——比起往年早早就公布的全年发行计划,今年的邮票主题、图稿、枚数至今仍是未知数。
手握身份证准备下单的集邮者们,心里满是困惑与不悦:掏真金白银预订,却连"订的是什么"都一无所知,这份"盲订"实在让人难以舒心。
![]()
集邮多年,每年的新邮预订本是藏友们的固定仪式。
我们盼的不只是一套套邮票,更是提前知晓主题时的期待——是预判历史事件纪念邮品的厚重,是猜想生肖邮票的设计巧思,是规划专题收藏的满心欢喜。按照邮政公开的业务规则,每年邮票发行计划需于年前确认并向社会公布,这既是发行工作的依据,更是对集邮者知情权的基本保障 。
往年9月前后,全年发行蓝图便已清晰呈现,可如今预订通道都已开启,核心信息却迟迟缺位,难免让人心生抵触。
![]()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场"盲订"还伴随着诸多政策变动的疑虑。
有消息称今年预订取消了使用多年的"联名卡",必须绑定二代身份证和唯一手机号,还设置了每人限购5套、代购不超过4人的限制;市场上关于"取消套票预订""仅售年册"的传言四起,让不少习惯按需收藏的藏友无所适从。
一边是未知的发行内容,一边是趋严的预订规则,双重困惑下,不少老集邮者直言"越订越心寒"。
![]()
我们理解邮政或许在酝酿新的发行改革,想解决新邮破发、市场炒作等长期问题。但任何改革都不应以牺牲消费者知情权为代价。
集邮者不是盲目跟风的购买者,而是对"国家名片"怀揣热爱的守护者——我们愿意为优质邮品买单,愿意为文化传承助力,却无法接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被动消费。就像有人调侃的:"连买件衣服都要先看款式花色,花几百上千元订邮票,难道只能靠猜?"
![]()
邮票打折、首日取不到票等问题早已让集邮者怨声载道,如今缺失发行计划的"盲订",更让这份热爱备受考验。作为承载文化传播职能的国企,邮政理应明白,集邮者才是行业的根基。
敞开信息、尊重知情权,比任何限购政策都更能凝聚市场信心。
![]()
2026年的邮票预订通道已经开启,但许多集邮者仍在观望。我们期盼邮政能尽快公布全年发行计划,让每一份预订都明明白白;期盼政策调整能多倾听藏友心声,让"国家名片"真正走进热爱它的人心里。
毕竟,没有透明的规则和足够的尊重,再深厚的集邮情怀,也经不起一次次的困惑与寒心。
来源:宁之讯1964 刘宁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