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韩国釜山APEC峰会期间,新官上任的高市早苗,在一众国家元首群体中成为媒体焦点。
她不仅在与特朗普会面时挽臂同行,还与智利总统主动搭肩,场面亲昵、自然,仿佛不是在出席国际会议,而是在参加一场老友聚会。
这一系列举动迅速引发舆论两极反应:有人认为她打破了外交的刻板与冷漠,展现了女性领导人的亲和力;也有人批评她“举止失仪”,将国家外交私人化、娱乐化。
那么,高市早苗这种“亲密外交”到底行不行?它能否真正为日本带来外交突破?
“高市风格”
高市早苗,近期世界政坛最受瞩目的人物之一。
尤其是其“亲密式”外交风格,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不小讨论。
不过,釜山会议并非高市早苗首次在公开场合展现出“亲密式”外交风格。
早在2025年9月,特朗普赴日访问期间,高市早苗就曾主动伸手搀扶特朗普的手臂,两人一同走入会场,期间还多次轻拍对方背部。
这一场面被日本电视台NHK全程直播,引发国内舆论热议。
尽管首相官邸方面解释称这是“出于礼貌与尊重”,但公众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女性首相特有的亲和力”,也有人批评其“逾越了外交礼仪的基本分寸”。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釜山APEC会议期间,高市早苗的“亲密外交”不仅限于与“懂王”的互动,还有智利总统博里奇。
《产经新闻》报道,当时两人在非正式场合相遇。
于是,高市早苗主动走过去,微笑着伸出左手搭到对方肩膀上。
博里奇虽略显惊讶,但也礼貌回应。
这一幕被现场摄影师拍下,照片随后被多家拉美媒体转载,部分智利媒体以“日本首相的南美式问候”为题进行报道。
此外,在峰会期间的领导人合影环节,高市早苗也表现出与其他领导人不同的互动方式。
据韩国KBS电视台报道,当各国领导人按照惯例站成一排准备合影时,高市早苗并未立即就位,而是主动走向站在后排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其短暂交谈并轻拍其手臂,随后才回到自己的站位。
这一举动虽未被官方记录,但被现场多家媒体拍摄并广泛传播。
![]()
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期间,高市早苗还参与了一场由美方主办的企业圆桌会议。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会议开始前,她在会场入口处迎接多位企业代表,并与多位美方高管握手、寒暄,期间多次使用双手握手的动作,甚至与一位美国能源公司CEO短暂拥抱。
这一行为在会后引发部分日本企业家代表的关注,有与会者表示,这种“非正式”的互动方式在日美高层会谈中并不常见,尤其是由首相本人亲自展现。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在公开场合的“亲密外交”不仅体现在肢体语言上,也体现在她对礼仪细节的个性化处理。
在釜山峰会期间,她佩戴了一枚由日本传统工艺制作的樱花胸针,并在与多位女性领导人会面时主动介绍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据《每日新闻》报道,她在与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会面时,主动为对方别上同款胸针,并合影留念。
这一举动虽属文化交流范畴,但在正式外交场合中,仍被视为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
在语言交流方面,高市早苗也展现出较为直接和个人化的风格。
《东京新闻》报道,她在与特朗普会谈前的简短致辞中,使用了“我们的老朋友”“永远的支持者”等措辞,并在会谈结束后向特朗普赠送了一顶印有金色“TRUMP”字样的棒球帽。
在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高市早苗在面对媒体提问时,也延续了其较为轻松的表达风格。她在回答有关日美关系的问题时,使用了“像邻居一样亲密”“像家人一样信任”等比喻性语言,并多次提及与特朗普的“私人友谊”。
这一表达方式,与历任日本首相在外交场合中惯用的谨慎措辞形成鲜明对比。
不难猜测,新官上任的高市早苗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外交风格,在世界舞台上快速站稳脚跟。
但问题在于,这种“亲密”是否能转化为实质意义上的帮助?或者说成果?
成果与代价
以对日本利益最为关切的美国为例。
进入2025年秋天,美日两国可谓交流频繁。
2025年10月,特朗普选择访问日本。
日方提前三周成立“美大统领会合准备室”,由首相官邸、外务省、经产省三方抽调四十名职员,24小时轮班对接白宫先遣组。
高市早苗在特朗普抵达横田基地当晚,亲自前往舷梯旁迎接。
次日清晨,两人一同在东京迎宾馆草坪散步约17分钟,期间仅配备一名翻译和一名记录员,内容未列入官方纪要。
在随后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中,双方列出三大类共28项合作,但细究条文,真正具备法律约束力或时间表的不足三分之一。
![]()
在贸易领域,两国声明提及“五年内取消或降低约360种农产品关税”,可实际涉及的牛肉、奶酪、小麦配额,均沿用2019年9月已签署的“日美贸易协定”税率,只是将分阶段减税终点从2033年提前至2030年。
经产省内部测算,这一调整对日本农业冲击有限,因360种产品占日本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不足18%,且高关税品目如花生、玉米淀粉,仍被美方列入“敏感清单”,未做让步。
相关投资方面,特朗普宣布“日本企业未来三年对美新增投资7000亿美元”,数字看似惊人,却包含大量已公布项目。
经济产业省在吹风会上提供的明细表显示,其中约4200亿美元来自丰田、索尼、软银在2023—2024年已启动的芯片、电池与娱乐产业扩产计划;另有1500亿美元属于“意向备忘录”,例如日产与福特合作在密西西比建设电动车回收工厂,目前仍在环境评估阶段,并未获得董事会最终批复。
换言之,真正因特朗普此次访问而新敲定的资金,不足1300亿美元,且多集中在液化天然气与化工领域,对日本本土产业链外溢效应有限。
![]()
至于最为敏感的军事合作领域,双方基本沿袭旧例。
唯有在针对远东局势问题上,美日首次在声明中写入“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但用词延续“鼓励和平解决、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模糊表述,与2021年4月“菅义伟-拜登”联合声明措辞几乎一致。
人员与文化交流、高科技出口管制、能源与供应链合作等方面同样如此,两国声势与象征层面纷纷达到近年高峰,却在关键利益交换上保持克制。
高市早苗通过密集肢体语言与高频互动营造出“蜜月”氛围,但从可量化的协议条文、预算投向与民意反馈来看,日本在安保、经贸、产业链三大核心议题上的结构性被动并未扭转,所谓“亲密”更多体现在仪式与公关层面,而非实质性的利益再分配。
但也有人为高市早苗发声,称她的行为不过是出于外交习惯,并无任何外界所说的“政治算计”,自然也就没了算盘落空的说法。
那么,高市早苗的亲密外交究竟是习惯还是算计呢?
习惯或算计?
首先从时间轴看,高市的“亲密”动作集中于镜头开放的“walk-and-talk”环节或合影前后的“free flow”时段,而非闭门磋商。
以2025年釜山APEC为例,她与特朗普挽臂前行处,正是从双边会谈到联合记者会的必经之路,前方约30米处设有官方摄像区;她与智利总统博里奇的搭肩一幕,则发生在领导人合影彩排结束、但媒体尚未完全撤离的5分钟空档。
日本外务省礼宾官向共同社透露,高市在出国前会提前拿到“camera pool list”,即官方镜头位置图,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据此安排动线,“让首相在最佳角度停留1—2秒”几乎成为固定流程。
可见,至少从执行层面,团队对画面的可传播性有充分准备。
![]()
其次,从对象选择看,高市的肢体互动多面向“高关注度”领导人,而非普遍施为。
2025年APEC期间,她与越南、秘鲁、新西兰领导人仅保持常规握手,时长不超过两秒;但在特朗普、博里奇、特鲁多面前,她却明显升级亲密程度。
特別是特朗普,自2016年以来在日本舆论场始终自带“流量体质”,NHK数据显示,2025年10月特朗普访日两天内,相关新闻在电视端与网络端的总播放时长达到31小时,远超其他外国元首。
高市团队显然意识到这种“聚光灯效应”,通过强化身体语言,将首脑互动转化为可视化符号,以此抢占国内外新闻头条。
![]()
再从日本礼宾章程角度看,日本外务省2003年修订的《外交仪礼指引》并未对“挽臂”“搭肩”作出禁止,但明文建议“尊重对方文化习俗,保持适度距离”。
高市的动作虽未越界,却多次逼近“灰色地带”。
她的外交举动,有的被他国媒体称赞其“亲切”;有些却遭到批评“过于亲近”。
首相官邸对此类反馈采取“不否认、不解释”态度,仅强调“符合国际礼仪”,侧面说明团队对争议早有心理预期,并愿意承担相应舆论成本。
以上种种无不证明,高市早苗的“亲密外交”并非即兴情绪,而是经过时间检验、流程固化、对象筛选与传播验证的“习惯化操作”。
它既不同于西方政治中常见的“握手加拍肩”式随性,也不同于传统日本外交的“安全距离”模式,而是一种介于个人性格与团队设计之间的“高市式标记”。
是否“刻意”已不再重要,因为当行为重复到一定频度,就构成了外界认知其政治身份的核心符号。
但若站在这一角度去评判高市早苗的外交礼仪动机,那自然是有意为之无疑。
结语
高市早苗的亲密外交的确打破了传统外交的沉闷,也为国际政治增添了几分人情味。
但如果亲密失去了分寸,突破了国家尊严的底线,那就不再是创新,而是失重。
日本需要的,不是一个会挽臂搭肩的外交明星,而是一个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稳住国家立场、争取实质利益的领导人。
高市早苗若想真正赢得尊重,靠的不是肢体语言,而是战略语言。
亲密外交,行得通,但前提是你得先站得直。
参考资料
黎枳银,刘雅婷.韩日领导人“礼节性”会晤40分钟.环球时报,2025-10-31
安峥.“特高会”:一场外交幻象?.解放日报,2025-10-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