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日,奕斯伟计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港股IPO冲刺。
作为“中国液晶显示屏之父”王东升继京东方神话后的“芯”征程,奕斯伟计算吸引了资本市场一众大佬,但也仍处于三年累计亏损近五十亿的处境。
一方面,资本市场看重的是王东升在半导体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另一方面,则是赌RISC-V未来能重塑芯片架构市场,实现与x86和ARM三分天下。
RISC-V的真正价值不全是“取代谁”,而是重构竞争维度,从“比谁单核更快”转向“比谁能更快响应场景需求”。
以下为正文:
01
资本市场宠儿,但三年累亏近五十亿
2025年5月30日,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吹响了冲刺港股IPO的号角。
奕斯伟计算的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中国液晶显示屏之父”王东升,三十年前,他临危受命,扭亏为盈,将京东方送上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的地位。
1993年,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完成股份制改造,创办京东方,确立“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战略,硬生生将公司前身北京电子管厂从死亡边缘拉回。
此后二十余年,京东方在他的掌舵下一路高歌猛进,1997年登陆深圳B股,2001年增发A股,最终成长为营收超千亿元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彻底改变了中国“少屏”的被动局面。
2019年6月,62岁的王东升退休告别了京东方,1个月后他应邀加盟北京奕斯伟科技有限公司,并力主将公司架构重组,将混合经营的各个板块分拆成不同的法人主体,独立经营。
2020年2月,奕斯伟集团重组创立,王东升出任董事长,该集团是一家集成电路领域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核心业务涵盖芯片与方案、硅材料、生态链投资孵化三大领域,旗下有奕斯伟计算和奕斯伟材料两家“独角兽”企业,分别面向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硅材料两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奕斯伟计算目前仍处于亏损的状态。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奕斯伟计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00亿元、17.52亿元、20.2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5.7亿元、18.37亿元、15.4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此前,投资人给予公司的热情很高,公司成立至今共获得4轮融资,融资总额累计达到90亿元,投资机构包括君联资本、IDG资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和亦庄国投等,可谓星光熠熠。
对奕斯伟而言,如何带着资本市场一众大佬的信心走向未来,是上市之后最紧迫的问题。
02
RISC-V龙头,向面板巨头供DDIC
在招股书中,奕斯伟为行业领先的RISC-V智能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4年,公司是中国RISC-V主控量产解决方案数量最多的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
数据来源:招股书
长期以来,芯片架构市场由两大巨头主导:英特尔的x86架构和Arm架构。它们性能强大、生态成熟,但也存在授权费用高昂、设计不够灵活的问题。
而RISC-V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陷,采用BSD协议,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无需支付授权费用。这打破了传统指令集(如x86、ARM)的授权壁垒,降低了芯片设计门槛,尤其适合国产芯片自主可控需求。
并且,它的基础指令集精简,像乐高积木般可拆解组合,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组合扩展指令(如向量计算、浮点运算、安全扩展等),满足从嵌入式设备到高性能计算的多样化场景。
开源结构+可拆解组合的特征,使得RISC-V在追求高效率、定制化和低成本的物联网、AI芯片领域迅速崛起,并逐渐被视为打破国际指令集垄断、推动国产芯片创新的重要机遇。
![]()
利用RISC-V新一代计算架构,奕斯伟计算成功实现100余款系统级解决方案商业化,覆盖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两大应用场景,服务全球100多家客户。2022年至2024年,两大模块合计贡献了公司整体收入的97.8%、97.1%和97.8%,稳定处于高位。
根据DISCIEN的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奕斯伟LCD DDIC出货量已成功跃居全球第五,市场份额达到8.1%。其中,在大尺寸产品(TV/MNT)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出货量已跻身全球前三。客户方面,其主要向大陆面板厂京东方和HKC稳定供货,并已开始逐步向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如群创光电渗透。在中小尺寸NB/LCD MBL领域,公司也持续进行产品开发及客户拓展。
此外,奕斯伟在DDIC产品的供应商中,晶合集成已建设28nm 芯片工厂以供应显示驱动芯片,可快速填补产业端供需缺口,缓解产业界的产能制约与成本压力。
从收入端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智能终端解决方案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88.1%、93.3%和88.5%,达到近九成,而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只占比1成左右。
![]()
数据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下游的客户集中度极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7%、90.7%和88.5%,而来自最大客户A——京东方的收入占比则达到了78.9%、82.1%和76.8%。
公司也坦言“鉴于我们大部分的收入集中于客户A,如果客户A决定终止或降低与我们未来的合作程度,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向京东方提供面板显示芯片DDIC,可见,奕斯伟计算与其他RISC-V企业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找到了一个最具规模和国产替代的场景,面板显示驱动主控。
以上大背景下,奕斯伟2024年营收虽同比增长16%,但仍有将近15.5亿元的亏损,芯片产业本就具备“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在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的阶段仍需持续投入,这也是不小的挑战。
03
未来,RISC-V、ARM、x86三分天下
在提及为什么选择研究RISC-V,王东升这样解释:“第四次产业革命来了,AI时代来了,我们需要对整个计算机、通信、电子等ICT技术和系统重新思考,这是我们选择做RISC-V的时代背景。我们相信,RISC-V一定能成为AI时代的原生计算架构。”
事实证明,王东升的判断是正确的,全球RISC-V主控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5亿元,实现166.6%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9年达到4404亿元。
随着中美芯片竞争升级,RISC-V成为绕开技术封锁的关键抓手。八部委出台的《推进RISC-V技术应用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政务、能源领域国产芯片采购中RISC-V占比需超30%,中央财政更对28nm以下流片提供50%的补贴,北京、上海等地的专项基金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协同。
因此,中国RISC-V主控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3.5%。预计该市场到2029年将达到16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9%。
![]()
数据来源: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
相较于后两者,RISC-V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开源基因带来的多重优势。
成本优势上,无需授权费的特性使芯片设计成本较ARM降低30%-50%,乐鑫WiFi6模组、中科蓝讯蓝牙芯片等产品都借此抢占中低端市场。对此,ARM于2023年推出“Flexible Access”计划,将入门级授权费从100万美元降至20万美元,试图以低成本留住中小厂商。
其次,定制化能力上,奕斯伟通过双Die互联封装实现8核CPU+NPU异构计算,赛昉StarNoC-700片上网络支持动态拓扑调整,满足工业实时性需求。
最后,在芯片最关键的性能表现上,RISC-V已实现多领域突破。嵌入式领域,SiFiveU74单核性能比肩Cortex-M7,功耗降低20%,乐鑫ESP32-C6算力提升50%,支持多协议并发;高性能领域,阿里玄铁C930 SPECint2006达15/GHz,超越ARM A78。
但是RISC-V仍处于发展初期,生态短板不容忽视。
例如软件适配方面,RISC-V对VS Code、Kubernetes等工具链的支持落后国际12个月,导致中小企业开发效率降低53%,目前中国电信、安算等企业正联合优化编译器与中间件。
未来,RISC-V能否真的与ARM和x86三分天下,生态整合是首先要迈过的第一大关,能否构建“芯片-工具-应用”的闭环生态成为关键。阿里“无剑联盟”通过开放专利整合产业链资源,SiFive采用“IP+软件”捆绑策略增强客户粘性,这类模式将决定企业的生态话语权。
此前,奕斯伟计算CTO何宁提出“AI驱动RISC-V从专用到通用”的战略,推动EIC77系列芯片在车载、工业等场景扎根,其团队与Ubuntu的合作也有效优化了大模型运行效率,突破了软件生态瓶颈。
04
尾声
RISC-V的真正价值不全是“取代谁”,而是重构竞争维度。从“比谁单核更快”转向“比谁能更快响应场景需求”。
既有开源结构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供企业自行定制,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跨过生态整合和高性能市场的大关。
Linux曾用20年逆袭 Windows Server,证明“开放协作”能在特定场景战胜封闭生态,而在国家队与资本市场的共同背书下,RISC-V或许不需要十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