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买不起,二手房降不停
前者“有价无量”,后者“以价换量”。
这两大市场的症结,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折射出当前整个楼市在转型期的独特生态。
这一现象背后,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房地产结构性转变。
01
市场反差:新房遇冷与二手房升温
一座城市的楼市数据,往往能照见整个行业。
2025年1-10月,东莞二手房网签26024套,同比激增29%,占据全市住宅总成交量的66.6%。同时,与2024年同期相比,成交量增长达29%。
反观新房市场,前10个月累计成交,仅13070套,不足二手房的一半。
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二手房市场地位的提升。
东莞的案例,体现着重点城市房地产交易结构的普遍转变。
![]()
年初以来,不仅东莞,全国新房成交面积持续承压,不少开发商销售额出现两位数下滑。
但颇具戏剧性的是,成交量下行的同时,新房价格却依然坚挺,不同能级城市之间呈现出“冷暖不均”的情况。
![]()
与新房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显著,然而这份活跃的背后,是价格的持续让步。
百城二手住宅价格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如今的二手房市场,颇像商场打折区——客流量的提升,全靠价格魅力。
![]()
![]()
02
楼市自我调节,重构平衡
放眼全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结构革命。
二手房成交占比从2021年的19%跃升至2024年的46%,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大关。
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式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一场交易主体的悄然更替正在发生。
与这种结构变革相呼应的是,全国新房与二手房总成交面积近两年稳定在15亿平方米左右。
![]()
这一稳定态势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市场的波动更多源于投机需求的退场,而非真实居住需求的萎缩。
当炒房者离场,真实的居住需求开始浮出水面,支撑着市场的基本盘。
在这场结构性变革中,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新房广义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接近2010年初的水平;二手房挂牌量也在今年夏季出现回落,意味着市场最严峻的抛售压力阶段正在过去。
![]()
从东莞到全国,从66.6%到近50%,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交易比例的变化,更预示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构。
在这个重构过程中,开发商的产品力、购房者的选择偏好、市场的定价机制都在经历深刻调整。
当市场完成这轮深度调整,一个基于真实居住需求、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行业新生态或将到来。
✔➕V:fenghuangtjw,送电子版《东莞买房指南》
我还建了一个东莞买房日记群,免费的,我每天在群里分享楼市动态、成交数据、一手笋盘、最新团购优惠等各种信息,直接扫码进群,进不来群的,评论区留言,拉你。
2025 RECOMMEND /
【东莞产业-产业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