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家住杨浦的姜老伯及其家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拉锯战”。在姜老伯突发重病、命悬一线之时,杨浦区市东医院多学科医疗团队争分夺秒施救,将其成功抢救了下来。
![]()
近日,姜老伯在家突然感觉胸口一阵剧烈压榨性疼痛,持续2个小时仍不见好转。家人立即将姜老伯送到杨浦区市东医院急救,而此时姜老伯已处于休克状态。
市东医院检验科科长庄文芳告诉记者,他们在做标本检测的时候,发现患者的心肌酶的数值,已经超出了检测上限,说明患者的心肌损伤非常严重。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叶旭辉回忆,姜老伯刚来医院时,收缩压只有74mmHg,说明他的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而且结合心肌酶严重升高和心电图的表现来看,他们果断判断,姜老伯是属于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
![]()
![]()
见此情形,市东医院立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为姜老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尽快打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没想到在等待手术的间隙,姜老伯病情再次恶化,出现了最危险的乱跳“室颤”和心脏骤停,抢救团队只能紧急采取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和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
叶旭辉回忆,当时姜老伯的情况非常危急,心脏几乎不工作了,靠常规治疗手段很难维持,所以他们当机立断,启动了“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通俗来说是一台“人工心肺”,暂时替代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
![]()
在“人工心肺”的护航下,姜老伯被迅速送往手术室,心内科的医生争分夺秒地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撑开了他堵塞的血管,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心脏搏动开始恢复。市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冯六六告诉记者,因为病人反复室颤,他们只能在除颤间隙争分夺秒,以最快速度消毒、穿刺、扩张血管、放好支架,最后成功打通了病变血管。
![]()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由于心脏停跳时间较长,姜老伯全身多个器官出现了严重衰竭,肝、肾功能急剧恶化,情况依然危险。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丽颖回忆,在术后护理的第四天,她用超声查看后发现,患者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已经被压塞,当机立断做了心包穿刺引流,共引流出150毫升心包积液,姜老伯的生命体征这才逐渐趋于平稳。这也是第二次把姜老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经过第二次惊险抢救,姜老伯的病情终于迎来了转机。在“人工心肺”支持了9天后,他衰弱的心脏恢复了有力跳动,成功撤离ECMO,此后肝、肾等器官功能也一步步好转。市东医院超声诊断主任顾继英告诉记者,最初姜老伯的心脏只有轻微搏动,射血分数仅20%,射血量仅1.8升,经过团队的救治,最后射血分数达到50%、60%,射血量达到5到6升。姜老伯终于抢救成功。
![]()
随着救治告一段落,市东医院的病房里也出现了温馨感人的一幕。恢复意识的姜老伯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家人,双方都在这场时隔数日的重逢中分外感慨,也更感激市东医院医生们的全身心救治。
从命悬一线到两次闯过鬼门关,再到如今的健康重逢,姜老伯的康复之路,凝聚了市东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的专业与汗水。急诊室的果断出手,手术台上的精准操作,重症监护室里不放弃的坚守,正是白衣天使们环环相扣的紧密协作,才最终跑赢了死神,守护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编辑 | 熊乙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