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通讯员 吕勇
烟台大学全面落实“人才强省”战略部署,着力打造“评价改革强基、援建优势赋能、区位禀赋聚势、青年培育蓄力”四维驱动体系,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以评价改革强基
搭建人才评价的四梁八柱
一是构建“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提升人才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学校评价体系坚持以绩点评价为底层逻辑支撑,量化人才贡献,以分类评价为核心要素统领,实现精准衡量,突出质量标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实施分层分类竞聘体系,强化岗位聘用的评价效能和结果运用。坚持分类型、分系列、分级别设置竞聘条件,构建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动态开放的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聘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持续增强。
![]()
以援建优势赋能
构筑聚才引智的两校通道
一是坚持“引进来”,推动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强化新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机制,出台《吸引集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优秀人才有关意见》,实施北大、清华人才“四进”烟园引智行动,通过柔性引进、全职聘用以及名师讲堂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两校的顶尖学者、教学名师、银龄教师和青年学者加盟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二是聚焦“走出去”,擦亮招才引智特色品牌。通过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博士直通车”启动仪式暨人才政策宣讲会,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参会洽谈,进一步深化了山东省、烟台市与两所顶尖学府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角色定位。
以区位禀赋聚势
催生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
一是立足“向海而生”的区位优势,实施以黄海学者为代表的人才引育工程。将引进人才分为黄海学者、优秀青年学者、优秀博士等3个人才类别和5个人才层次,为“雁阵式”学科布局提供精准化人才支撑。“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家级人才13人、省部级人才49人,引进优秀青年博士400余人。二是聚焦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创新体系。建立“企业提需求+学校出编制+企业供资金+政府给政策”的协同机制,通过“科技专员”派驻、“百名博士服务烟台行动”等形式,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区域人才集聚“高峰”,构筑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全面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以青年培育蓄力
回应人才发展的急难愁盼
一是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破解成长空间瓶颈。实施“青年人才筑基计划”,创新阶梯式培育机制,畅通职称晋升通道,建立职称评聘“绿色通道”,设置校聘教授岗位,为青年人才量身打造晋升路径。“十四五”期间,19位青年人才晋升校聘教授岗位。二是培育干事创业的优良生态,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构建“预研辅导-专家把脉-模拟答辩”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帮助青年人才开展项目申报,努力实现青年人才持续涌现与团队能级跨越提升的双重突破。实施教职工荣誉表彰体系,培育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优良生态,支持更多优秀青年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更好成长成才、更早脱颖而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