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造与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相匹配的教育
——“十四五”期间港口区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纪实
防城港市第四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科技体验活动。郭琰摄
数据见证成长,成果彰显实力。“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港口区通过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深化科教融合,全区科创教育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到人才培养、从课程建设到成果产出的全方位突破,成功迈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科创教育已成为港口区教育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
阵地升级:100%覆盖,科创空间全域提质
科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硬件阵地的支撑。“十四五”初期,港口区仅有6间科创室,难以满足学生科创实践需求。经过五年建设,全区科创室数量增19间,总面积扩展至1063平方米,硬件设施全面迭代升级,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化、多元化的科创实践平台。
在拓展校内阵地的同时,港口区积极推动校社联动,充分激活校外科创资源。“十四五”期间,组织开展“科技研学行”活动,累计参与学生约1800人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年均服务学生超万人次,有效打通了科创教育的“校外通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感受科技魅力。
师资筑基:团队攻坚,科创教学力量硬核支撑
优质的科创教育,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团队。“十四五”初期,港口区科创辅导员仅有30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2.4%,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科创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港口区通过“外引+内培”双路径加强科创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科技领域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开展“科创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外出研修、校企交流、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现有教师的科创教学能力。经过五年努力,全区科创辅导员队伍规模增至132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提升至7.5%,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硬核”师资团队,为科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课程赋能:分层施教,学生科创技能全面提升
课程是科创教育的核心载体。港口区坚持“分层施教、全员参与”的原则,构建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科创课程体系。目前,除村小外,全区100%的学校开设基础科创课程,将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培养融入日常教学;100%的学校开展科创竞赛集训与项目式学习,以赛促学、以项目驱动实践;85%以上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开设编程、航天模型制造、智能硬件开发、生物实验探究等20余门特色科创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
课程赋能成效显著。通过系统的科创课程学习与实践,港口区超90%的学生具备基础科创素养,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10%的学生熟练掌握图形化编程、机器人调试、模型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技能;学生科创活动参与率达80%以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科创、人人提升技能”的目标。
体系构建:全域科普,科学素养浸润校园
港口区以“全域科普”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协同的科普教育体系,推动科学素养浸润校园每个角落。“十四五”期间,全区各校累计开展校园科技节、数学科技节等特色活动46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科技手工制作竞赛、科技嘉年华互动体验、科技馆特色表演、科学大讲堂、外出研学实践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科学魅力、提升科学素养。
成果闪耀:奖项翻倍,科创竞赛实现质效双升
“十四五”期间,港口区科创教育成果遍地开花,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中捷报频传,实现了“数量翻倍、质量提升”的双重突破。据统计,全区累计获得市级科创奖项3315人次,市级以上奖项615人次;“十四五”初期年均获奖仅88项,如今年均获奖达949项,增长超10倍;累计获得科技类赛事“优秀组织奖”38次;省级奖项占比从9%提升至15%,一等奖数量实现翻倍,充分彰显了港口区科创教育的硬实力。
薪火相传,科创教育再启新篇
五年砥砺前行,五年硕果累累。“十四五”期间,港口区以100%智慧校园覆盖为基础支撑,以科创奖项数量年均增长228%为突破点,以132名科创骨干教师为核心力量,成功构建了“课程-实践-竞赛”链条式科创教育体系,为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培育了大批具备创新潜力的后备人才。(苏武)
![]()
港口区第五小学开展科技节活动。港口区教育局供图
![]()
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3D打印实践活动。港口区教育局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