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伯夷列传》很多人都读过这篇文章,列传的第一篇,只要读过《史记》,应该都会读第一篇吧。
表面上看,司马迁歌颂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但细节上,司马迁在后文还发出了几句感慨,比如:“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很多人可能不太欣赏伯夷叔齐,觉得他们迂腐,也有人称赞他们的气节,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司马迁在文章最后明确点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也告诉了我们普通人出人头地的秘诀: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司马迁在这篇列传的最后,笔锋一转,写道:
穷乡僻壤的平民,想磨砺品行、树立名声,如果没有依附品德高洁、地位显贵的人,怎么能让他的事迹传播于后世呢?(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这才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历史真相,也道破了普通人成功的核心密码——借助已经站在青云之上的人的力量。
咱们简单总结一下这篇列传。
![]()
1,伯乐的重要性
伯夷叔齐为什么能名垂青史?
伯夷、叔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孔子对他们的称赞。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及伯夷、叔齐,称赞他们的气节。否则,这两位可能就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司马迁看得很透,他在《伯夷列传》中明确指出,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孔子的称赞,他们的贤能可能就会与草木同腐。
2,平台与良师
《伯夷列传》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告诉我们平台和良师的重要性。
司马迁提到,颜渊虽笃学,但正是因为他追随孔子,他的德行和学问才被放大,得以彰显。
像颜渊这样勤奋好学的人很多,但正因为他有孔子这样的老师,孔子成了他的平台,他才能够被广大人民所知。
普通人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借助优秀的平台和良师,才能被雕刻出来。
所以,只有站在合适的平台上,和优秀的人同行,你的能力和才华才会被放大,你的成长才会加速,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3,借势,才是普通人出人头地的现实路径
在《伯夷列传》的最后,司马迁点出了一个非常残酷却又十分现实的道理:普通人要想实现人生抱负,就一定要学会借势(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当然,这里说的借势,并不是让你去攀附别人,或者扔掉礼义廉耻去结交别人,而是要有意识地借助已经成功的人,借助他们的资源和力量。
就像诸葛亮需要借助刘备提供的平台才能施展抱负,韩信需要刘邦给他平台,他才能成为一代名将。
所以,一个人要想从底层杀出来,靠自己孤军奋战肯定是不行的,而是要懂得如何借助“东风”送自己上青云。
可以说,《伯夷列传》的最后几句,这才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人生大道理。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个人努力的价值。
恰恰相反,只有当你具备了真才实学,伯乐才会看重你,平台才会为你敞开大门,贵人才愿意扶持你。
出人头地的本质是什么?是你的价值被人看见!
伯夷叔齐正是因为有气节,所以被孔子称赞。颜渊之所以勤奋好学,才能够在孔子身边成为最得意的弟子。
对我们来说,要明白3点:
1,先打磨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潜力股;
2,主动寻找平台,寻找人脉,放大自己的价值;
3,在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借助外力实现人生突围。
在这个世界,有能力的人很多,但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的能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底层逻辑。
司马迁的这个深刻见解,可以说是历史规律的总结。
你看历史上那些成名人物,在未成名之前往往都是一些小人物。但是,一旦结交了某个人,被某个相士吹几句,被某个大佬点评几句,立马就会身价倍增,名声立刻彰显。
可以说,伯乐提携、良师指引、平台加持,这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底层逻辑。
归根到底,我们既要修炼内功,让自己成为金子,但也要主动寻找光源,让自己被看见。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参考资料:《史记·伯夷列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