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群众办理社保服务、四川居民享受医保业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11月7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上,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川渝社保跨区域服务生活圈已初步建成,个人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社保缴费记录查询、养老保险定期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实现“川渝通办”;四川医保服务全面进入线上为主、线下并进的智能新时代,通过“扫码刷脸”即可完成全流程就医结算,真正让便民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
▲发布会现场
川渝社保跨区域便捷服务生活圈
全国率先建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川渝两地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四川以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为切入点,推动社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川渝社保跨区域便捷服务生活圈。
2021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制度,实行“业务先办结,资金后划转”,办理时限由“十三五”时期的4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可办结。“通过逐年推进,到2024年底该项制度已全面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惠及参保群众8万余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静介绍。
李静还介绍,从2022年起,四川将个人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社保缴费记录查询、养老保险定期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24项事项纳入“川渝通办”范围,统一办事指南和操作规范,并在“天府通办”等线上平台开设服务专区,在两地线下服务网点设立通办专窗,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累计办件量已超60万件。
同时,四川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实现10项社保卡经办服务“川渝通办”,在图书借阅、交通出行、就医结算领域“一卡通阅”“一卡通乘”“一卡通刷”,努力推动社保卡成为居民服务的“便民卡”“贴心卡”。
“2024年以来,我们与工商银行深入推进跨领域跨区域协作,在川渝两地1028个银行网点提供参保登记、待遇领取、查询打印等20项社保业务办理。”李静透露,特别是推行待遇领取资格“就近认”服务,两地群众不仅可在社区等基层网点办理,还可在两地任何一家工商银行网点进行认证,“待遇领取资格互认已达40余万人次。”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全省使用线上服务平台办理医保业务达3520万余人次
“十四五”期间,通过科技赋能医保服务让老百姓就医购药更加便捷。“2021年省医保局建成并上线全省统一、联通全国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运用医保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医保钱包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方式,支撑医保服务从手工报销为主的传统模式,全面进入线上为主、线下并进的智能新时代。”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介绍。
一是“网上办、掌上办”。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多渠道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这些渠道和平台,全面实现医保结算、异地备案、参保缴费、医保关系转移等20多项医保高频业务线上办理。”彭波透露,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省使用线上服务平台办理医保业务已达3520万余人次。
二是“扫码办、刷脸办”。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系统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实现医保码挂号、就诊、取药、取报告、医保结算全流程应用,医保码日均结算超过100万人次。
“截至10月24日,全省医保码累计激活6700万余人,使用医保码支付医保费用超过9亿人次。468家医疗机构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已惠及群众3000万人次。”彭波表示,老年群体在接受智能服务方面存在弱势,“为此我们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累计上线4.4万余台医保‘刷脸支付’终端,简化操作,仅需‘刷脸’就实现全流程无感就医、无感结算。”
三是“规范办、高效办”。医保药品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日均使用人次超过20万。
四是“异地办、延伸办”。跨省直接结算范围从住院拓展到普通门诊和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并且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省累计已开通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5.49万家,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5.09万家。
彭波介绍,“十四五”期间,省内、跨省分别直接结算1.5亿人次、8322万人次,分别减少群众垫付负担674亿元、453亿元,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率分别达到98%和94%。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编辑 邓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