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行业研究工具
越南的摩托车市场正处在一场“电动革命”的风口浪尖,传统燃油摩托和新兴电动摩托的竞争愈发激烈。
日系品牌如本田、雅马哈凭借成熟的燃油技术稳占市场主导,但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上进展迟缓。而中国品牌如雅迪、比亚迪、台铃等,则凭借创新的电动技术和亲民价格迅速占领市场。
然而,越南政府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以及本地品牌VinFast的崛起,都让这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日系主导,中系崛起
越南摩托车市场年销量稳定在300万至400万辆,总保有量约5000万辆,是全球第四大摩托车市场。
目前,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品牌长期主导越南燃油摩托车市场,整体日系份额超80%,但电动车领域份额有限。
近年来,随着越南政府推动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依靠电动两轮车实现回升,2023年电动车市占率约40%-50%,整体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日系领跑高端,中系主攻性价比
日本品牌如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在依托高品质、耐用性和完善售后服务,在家庭、高端及改装等用户群体中保持强大吸引力。
中国品牌如雅迪、台铃、爱玛等主打中低端至中高端区间,电动车售价约为日本燃油摩托1/3-1/2,借助价格优势、续航提升和智能化创新,在学生、通勤、外卖员等细分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同时,中日摩托车品牌在越南市场的供应链管理与本地化运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建立封闭供应链体系,实现生产成本控制和高效协同,其越南工厂年产能约541万辆,本地零部件配套率极高。
中国摩托车企业近年来则积极在越南设厂扩产,通过提升本地采购比例至70%-80%、加强渠道建设,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产品适应性,实现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日系转型迟缓,中系需被认可
中日摩托车品牌在越南市场各有短板,日系品牌受制于价格与创新速度,中系品牌则需补足技术、品牌与服务体系。
日系品牌在越南市场的主要劣势体现在智能化转型和电动化进度缓慢,这些短板直接影响其在新能源和高端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2024年本田仅在越南推出商用电动摩托车 BENLY e: 和三轮车 GYRO e:,民用市场仍依赖燃油车型。”
中国品牌则普遍面临高端市场认可度不足、售后服务体系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在社交媒体上,中国电动车常被调侃为“外卖专用车”,而日系摩托则与“自由骑行”“身份象征”等标签绑定。
此外,VinFast等越南本地品牌的迅速扩张,也显著分流了中国品牌在中低端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同时对日本品牌在高端市场形成潜在威胁。
差异化创新抢占市场
从消费升级与产品创新角度看,越南消费者对摩托车品质、智能网联、电池续航、安全配置等新需求不断提升,对高端车型和智能功能表现出更高关注。
日本企业以发动机节能减排、耐用性为核心,不断优化燃油车型,如本田采用eSP发动机、高精度PGM-FI燃料喷射系统,并积极推进ABS/CBS安全制动技术,以满足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需求。
同时,本田也在加快电动化转型,2030年电动车年销量目标350万辆,但目前电动车渗透率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企业则通过推出搭载GPS导航、防盗系统等智能功能的电动车型、延长续航里程至100公里以上,以及优化售后服务,快速响应年轻用户和通勤群体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
“雅迪TTFAR6.0系统循环寿命超1000次,并支持L4级自动驾驶原型,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渗透率。”
从文化适应性与消费者认知角度看,日本主打强化生活方式认同,中国聚焦实用经济与新兴社群。
日本企业依靠长期积累的高品质形象,通过经销商网络、社区活动和赛事赞助强化用户粘性,将摩托车塑造为生活方式和身份象征。
“本田连续15年举办‘越南本田梦想杯’业余公路赛,累计吸引超10万骑行爱好者参与,赛事衍生的车主俱乐部在FB社群规模达50万人。”
中国企业则更注重通过校园推广、新媒体营销及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活动切入年轻消费群体,如雅迪“绿色出行学生接送计划”有效提升了校园用户认知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