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赚钱越来越难,但是我想,我有必要跟某些行业的创业者们说点大实话:你们今天怪消费贵,老百姓不花钱,可能真的是把锅甩错了。认清现实的情况下,很多行业现在遇到的是时代的冷暴力。
10月中旬,我去了一趟四川雅安,帮当地一个火锅串串店做自媒体孵化。这家串串店的食材用得非常讲究,新鲜的牦牛肉搭配各种菜品,配上浓郁的鱼子酱牛油锅底,再加上他们那个秘制干碟,哎呀,几乎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串串。
按理说,产品做到这个份儿上肯定能大卖吧?但是短视频一上线,我就被吓坏了,全城老百姓在评论区追着他们骂,为什么呢?
一个字,贵。这就是当下中高端餐饮面临的麻烦:用好食材就没法低价,但是不低价呢,生意垮到让你绝望,甚至老百姓都在等着看你笑话。当然,这个店我最终还是下了点手段,目前三条视频投放下去,营业额已经翻了3倍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串串店产品还算是有特色,还能救,但是大量菜品同质化、投入成本高、客单价又降无可降的大饭店呢,怎么救啊?
你可能会说大饭店倒闭跟老百姓没关系,那我说点跟大家有关系的:问一下大家,你们现在还买毛衣吗?最近气温刚刚转凉,有一群人的心却已经彻底捂不热了。
浙江濮院一个专门做羊毛羊绒纺织品的产业基地,一个工厂老板跟我聊,说他们整个行业现在已经陷入了极度焦虑当中,什么原因呢?因为没人买毛衣了。
被他这么一说,我也回忆了一下我这几年的消费习惯,不回忆不知道,这些年我们的秋冬装已经被各种德绒、抓绒、摇粒绒、速干运动卫衣霸占了,我们确实很久没有买毛衣了。
理由也很现实:100多块钱可以买件版型和材质都不错的卫衣,但是100块钱大概率是买不到什么好毛衣的。同样是保暖型的服装,差的毛衣穿上去全是静电;好的羊毛衫、羊绒衫又难伺候。
这样一比较,你是不是也觉得便宜实惠、耐磨耐造,往洗衣机里随便扔、随便洗的卫衣更好啊?但是一个行业的没落,就是在我们这种集体无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它不是消费力的事儿,它就是时代的选择、时代的更迭。
甚至连明星们都不能幸免。问问大家,你们今年进过几次电影院呢?最近在上映什么样的影片你们知道吗?进入10月中下旬,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悲惨到好笑的程度了。舒淇的新片《寻她》首映当天全国放映3000多场,但是只有4000多个观众,也就是每个放映厅不到两个人,票房只有18万,算下来估计连电影院的电费、空调费都不够。陈坤的新片《旁观者》更是惨不忍睹,官宣10月25号上映,结果到了23号预售才3.7万,这不搞笑的吗?
事实上,现在的电影行业已经到了生死边缘,大量投资人破产清算,电影公司老板股份被冻结,电影明星全都直播带货抢老百姓的饭碗,到明年开拍的电影估计都没几部了。你说这是消费问题吗?本质上这是结构性的坍塌。
一方面,电影观众被手机抢占了时间,短视频、游戏、直播,能玩的选择太多了,电影还真不是必需品;另一方面,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们好日子过久了,也确实飘了,什么贺岁大片、什么国庆巨献、什么大导操刀,明明拍的是烂片,还拼命捂嘴不让说坏话。咱惹不起,咱躲得起吧?咱以后不看电影还不行吗?
更重要的是,一部电影成本至少上千万,制作周期长;而一年一部短片,成本几十万,一个月就能拍完。你是投资人,你投哪个嘛?所以电影的没落不是观众买不起票的问题,电影的没落就是时代的选择。
诸多例子已经表明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再把生意难做简单粗暴地归因到消费头上。高端餐饮的问题在于,定价、装修、菜品结构甚至服务流程都是围绕着商务以及政务宴请来设计的,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面向老百姓。但是禁酒令之后,当强大的外部支撑被抽离,尽管老板们都在拼命做外摆自救,但是没落几乎不可逆。
服装行业呢?普遍羊毛衫的艰难其实早有先例,先是高跟鞋失去市场,后来又是正装、衬衫、西服逐渐被边缘化。随着国人时尚观念和着装场景的转变,有些衣服终将成为时代的文物。
而类似于房地产周边的装修、消防、建材,类似于影视行业等,在吃完了红利之后,从业者们现在不得不以负债累累的代价为时代的更迭买单。阶段性的困境,我们尚且可以用广告、用自媒体、用流量为自己输血,但是很多行业的没落则是遭受了时代的冷暴力,这种伤痛将会成为半永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