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夏能源网
零碳资本论获悉,10月28日,罗博特科(SZ:300757)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罗博特科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光伏设备制造商。但相比于其他光伏设备商,公司的业绩并不出色,过去多年一直在盈亏线上下波动。随着这两年光伏寒冬来临,罗博特科也较早出现了亏损。
在向港交所递表的同一天,罗博特科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亏损0.75亿元,亏损扩大205%。仅第三季度就亏损了0.41亿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
![]()
今年以来,为抵消光伏业务下滑的影响,罗博特科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先是收购了德国的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ficonTEC,又于近期开始冲刺港交所。公司称,赴港上市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向“清洁能源+泛半导体”双业务转型。
罗博特科如果港股上市成功,将成为光伏行业极少的A+H两地上市企业。但从公司业绩变脸、信披违规前科等方面看,赴港上市的路或许很难走得很顺畅。
光伏主业成为“拖累”
罗博特科的创始人戴军,1974年出生,拥有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及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
在创立罗博特科之前,戴军有着多年外企工作经历,曾在东芝电梯(上海)有限公司、美国环球仪器(香港)有限公司任工程师。2005年,戴军创办苏州捷昇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苏州元颉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元颉昇”),并任总经理。
2011年,戴军通过苏州元颉昇创立了罗博特科,又用了8年时间将便罗博特科成功推上市。至今,苏州元颉昇仍是罗博特科最大股东,占23.66%股份。戴军通过苏州元颉昇等公司间接、直接持有方式,共持有罗博特科将近33%的股份。
成立至今,罗博特科一直聚焦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灼识咨询资料显示,2024年罗博特科在全球智能光伏电池自动化制造装备市场排名第四。
财报显示,2024年罗博特科的光伏设备收入为10.5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95.02%。截至202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制造商中,有8家是罗博特科的客户,包括通威股份(SH:600438)、天合光能(SH:688599)、晶科能源(SH:688223)、阿特斯(SH:688472)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自动化设备外,罗博特科亦向行业提供高效光伏电池生产整线,也就是业内所称的“交钥匙工程”。
这一模式可以快速建成光伏电池生产线,帮助光伏电池制造商迅速扩张。在2020—2023年的光伏产能大扩张中,这种模式大行其道,使得很多缺少经验和技术的跨界企业得以快速切入光伏赛道,也使得包括罗博特科在内的设备企业大赚行业红利。然而,随着行业对“技术扩散”的谨慎,此种模式备受争议,业务发展也受到影响。
作为电池设备提供商,罗博特科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在招股书中,罗博特科表示:我们亦提供基于铜电镀技术的端到端铜互连解決方案,旨在替代光伏电池中的银基解決方案,且非常适用于下一代光伏电池,包括TOPCon、HJT、XBC。
铜电镀技术是一种无银金属化技术,可在光伏电池上形成更细、导电性更高的铜栅线,取代昂贵的丝网印刷银,是目前光伏行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虽然有如上诸多优势,但光伏业务并没有为罗博特科创造傲人的业绩,反而在行业寒冬中将公司拖入亏损。
上市之前,罗博特科业绩不温不火,净利润一直在1亿元以下,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8692万元、9532万元、9988万元。上市之后,公司业绩开始“变脸”,2020年、2021年分别亏损6727万元、4687万元。此后,乘光伏行业大扩张的东风,罗博特科得以短暂扭亏为盈,2022年、2023年分别盈利2614万元、7713万元。
但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光伏行业寒冬波及设备企业。至今,罗博特科已连亏4个季度,合计亏损达到8204.3万元。对罗博特科来说,光伏业务是起家的根基,但却没有吃到行业红利,与其他几家设备龙头企业差距巨大。
转型半导体变10倍“妖股”
光伏业务一直难堪大任,罗博特科急切想要找到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戴军曾明白袒露心境,“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把‘鸡蛋’从篮子里挪出去一些。”
在此背景下,罗博特科开启了向半导体领域的转型。早在2019年,戴军便联合了几家投资机构,意欲收购德国企业ficonTEC。但是,该收购计划因新冠疫情而停滞。
2023年8月,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显现后,罗博特科加紧重启了收购计划。但直到今年4月,罗博特科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ficonTEC 100%股权的重组事项才得到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ficonTEC是光电子封测设备的龙头企业,拥有英特尔、博通、思科、英伟达等客户。在硅光模块封测设备领域,ficonTEC的全球市占率达到80%以上,其光子技术的耦合封装设备技术世界领先。
收购ficonTEC之后,罗博特科的市场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目前,罗博特科是唯一一家提供覆盖硅光器件整个制造流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供应商;唯一一家提供量产的超高精度硅光组装及测试设备的全球供应商;800GW+光互连的关键推动者;截至2024年,在全球硅光智能制造设备市场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的一场演讲中,戴军透露,他目前还担任着“十五五国家光电产业发展工作组,制造与测试及封装装备组副组长”一职。
该工作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及组织架构等,目前尚无正式官方信息披露。但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一机构有可能直接参与到光电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或将影响到顶层政策的制定。戴军能够担任此职,很大可能也是由于收购了ficonTEC。
收购ficonTEC,对罗博特科的业绩改善还没显现,股价倒是“坐上火箭”般受到资本热炒,迅速蜕变成为一只超级妖股。
![]()
罗博特科去年至今股价变化
2024年2月6日,罗博特科股价出现了28.08元/股的低值。然而,随着收购案的推进,公司股价一路上涨,到11月11日,已经涨到254.96元/股。此后,出现短期回调。但随着收购案落定,股价又一开始新一波上涨,今年8月29日涨到293.88元/股,一年半左右时间翻了10多倍(对比2024年2月6日低价)。
此后,公司股价再度短期回调,而拟赴港上市消息公布后,于9月18日涨到306.68元/股。随后又迅速回调,截至11月5日收盘,罗博特科报215.65元/股,一个半月时间跌去了29.68%。
零碳资本论注意到,虽然股价有所下跌,但至今罗博特科仍是A股中股价最高的光伏股。今年上涨4倍、市值超4000亿的阳光电源(SZ:300274)也屈居第二名(11月6日最高股价209.88元/股)。
赴港上市之路能否顺畅?
虽然转型动作和赴港上市在按部就班进行,但罗博特科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光伏业务仍将是公司业绩的拖累,持续成长能力存疑。
三季报显示,光伏行业正在显现复苏迹象,多个龙头都出现季度减亏。然而,光伏设备板块却一改过去的增长态势,捷佳伟创(SZ:300724)、晶盛机电(SZ:300316)、迈为股份(SZ:300751)等设备龙头均出现营收或净利的下滑,奥特维的净利润甚至下滑了90.04%。
罗博特科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6亿元,同比减少59.04%;亏损0.75亿元,扩大205.01%。仅在第三季度就亏损了0.41亿元,超过了整个上半年,也是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
其次,缺钱问题,是罗博特科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到今年三季度末,罗博特科货币资金仅有3.7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10亿元。2023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一直为负,只在今年三季度才转正为5598万元。
另一方面,罗博特科却有大量货款收不回来。零碳资本论注意到,目前公司的应收账款已达到4.98亿元,这一数值在一年前是3.92亿元。也就是说,一年时间,罗博特科非但没能收回多少货款,反而又多了1亿元。
![]()
罗博特科2021Q9-2025Q9负债情况
再次,罗博特科的一些前科,可能会成为上市路上的“雷”。
2022年1月29日,罗博特科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为净利润1500万元至2200万元,结果在实际年报中,2021年的净利润为-4687.53万元,变脸之大让人诧异。最终,2022年6月江苏证监局对罗博特科发出《警示函》。
在对ficonTEC的股权并购中,2019-2020年期间,罗博特科实控人戴军及董事王宏军与交易方签署了对赌协议,约定若未完成收购或未达收益预期需回购股权或补偿收益,但在公告中公司故意隐瞒不披露,直至2025年3月深交所问询后才不得不做了补充说明。
2025年4月17日,深交所认定罗博特科的重组报告存在重大遗漏,违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关于信息披露真实、完整的要求,对公司及实控人、董秘出具监管函并采取自律措施。
正是因为有这些“黑历史”,公司的利好消息就需要多看一眼。比如10月17日,罗博特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境内某光伏公司D的控股子公司签署单笔合同,金额约为7.6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68.83%,合同标的为光伏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该合同缺少买家、执行时间等关键信息,有投资者质疑:这会不会是公司为港股上市突击释放的利好?
除了上述挑战,罗博特科还要准备好接受泛半导体业务带来的洗礼。这一领域的成败不只在于企业的科研实力和经营水平,更受国际政治博弈、政策监管、舆论扰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其风险并不弱于光伏业务,这对罗博特科来说都将是严峻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