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近年来,以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为重要平台,中非合作不断深入。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郑重宣布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十大伙伴行动”,着眼中非人民的共同追求和根本利益,立足双方推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为中非友好合作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新的动力支撑。
![]()
圆桌论坛现场摄影:陈涛
![]()
圆桌论坛现场摄影:陈涛
![]()
圆桌论坛现场摄影:陈涛
当地时间11月5日,环球时报社联合南非国家行政学院、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环球南方对话·中非圆桌论坛”。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之际,来自中非政界、学界、媒体界的数十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在变革时代中强化南方合作,推动制度创新与经验互鉴,为共逐现代化之梦、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非智慧与南方方案。
![]()
图片展现场摄影:陈涛
与此同时,环球时报“海外中国周”活动也走进约翰内斯堡,在论坛期间成功举办《合抱之手——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图片展。“海外中国周”是环球时报推出的文化传播活动品牌,旨在通过研讨会、报告发布、青年对话会、图片展等形式,拉近海外受众与中国理念、中国形象的距离,增进相互认知与理解,此前已分别在德国、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巴西、韩国举办主题展和推介活动,取得积极反响。
![]()
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张炜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摄影:陈涛
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张炜发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牵动全球目光。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的规模、韧性和潜力,中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决心和能力,给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也必将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张炜表示,作为一家在国际社会上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环球时报社以“连接中外、沟通世界”为己任,愿与非洲智库媒体、社会各界广交朋友,凝聚民心,相通共识,汇聚文明互鉴力量,让全球南方的声音更响亮。
![]()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代理院长菲迪勒·姆克瓦纳齐代表主办方致辞摄影:陈涛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代理院长菲迪勒·姆克瓦纳齐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圆桌对话提醒我们,全球南方并非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兼具逻辑与政治属性的空间。对话本身并非终点,它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反思、决心与知识共享网络”的一部分。正是通过媒体智库与政府之间、南非与中国之间、当下与未来之间的这些联系,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安全性且具备变革能力的治理体系,造福所有人。
![]()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布萨尼·恩卡韦尼摄影:陈涛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布萨尼·恩卡韦尼致辞表示,“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公平性的国际体系框架,其核心是主权平等、共同发展与相互尊重的原则。如今,全球南方的新氛围已然清晰:自信而不傲慢;新动力不可逆转;合作而不依附。全球南方共识已不再是一种主张,而是一项正在推进的实践——它证明了集体想象力的力量,也向世界发出邀请:共同构建一个更平衡的未来。
![]()
中国驻南非使馆公使覃展鹏摄影:陈涛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驻南非使馆公使覃展鹏表示,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已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首次在一个大陆达到“全天候”层级。再过两个星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这是G20首次来到非洲大陆,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南非。中方全力支持南非主席国工作,期待G20约翰内斯堡峰会就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发出强劲声音,为全球治理留下鲜明的非洲印记。
![]()
南非公共服务及管理部副部长平基·莎伦·科卡纳摄影:陈涛
南非公共服务及管理部副部长平基·莎伦·科卡纳在主旨发言中说,对话是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化解冲突的关键。我们坚信,在实现国家繁荣与全球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应当包容不同文明,汲取各类文明的智慧。在谈到全球治理时,平基·莎伦·科卡纳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提醒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些话语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领导智慧。我们始终秉持“可信、服务、为民”的价值观,希望通过此类对话合作,为当代及后代打造一个和平、民主、繁荣的全球南方。
本次论坛共设置“中非共识: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中的南方力量”“ 话语共筑:推动发展振兴进程中的媒体角色”“ 能力共建:中非农业、经贸合作与科技创新”三个议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南方国家应当在合作中凝聚力量,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创新中塑造未来。唯有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发声,才能让“南方故事”被世界更广泛地聆听,让发展中国家的理念与诉求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应。
![]()
共识凝聚南方力量:共绘全球治理新篇章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变乱交织,强权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全球挑战接踵而来。对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唤,世界从未如此强烈。全球治理是一个关于历史同理心与时代责任感的议题,也是关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课题。
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张炜围绕“中非共识: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中的南方力量”这一议题发言表示,中非媒体智库应该乘势而上、积极行动,在践行全球治理中更好维护南方权益、团结南方力量、唱响南方声音。他认为,全球治理中,南方国家的卓然兴起,是动荡世界中的宝贵稳定力量;南方国家的团结协作,离不开正确清晰的理念指引和共识;南方国家媒体智库责无旁贷,需要发挥智力支撑和桥梁纽带作用。环球时报愿与各国媒体智库加强合作,共建传播平台、共享传播技术、共谋传播议题、共讲南方故事。
![]()
哲理中非国际交流智库创始人谭哲理摄影:陈涛
哲理中非国际交流智库创始人谭哲理在发言中表示,全球治理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诉求,将增强国际社会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多边机制的信心与决心。他同时表示,作为全球南方的成员,我们应该秉持全球文明倡议的精神,让每个国家都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并通过平等合作取得成果。
![]()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伙伴部主任邦加迪·玛伊麦勒摄影:陈涛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伙伴部主任邦加迪·玛伊麦勒发言表示,强大的全球南方必须在塑造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拥有话语权。可持续发展不应是空洞的口号,而需要具备具体的形态;它必须包容多元性,借鉴不同文明的智慧,才能真正实现全球消除贫困、公平发展的目标。同时,他也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享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和权利。
话语汇聚思想光芒:共筑媒体合作新篇章
当前,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间的深度交流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中非媒体如何以合作之声赋能发展议程,如何通过媒体协作、新闻互换与新媒体创新,促进经验共享与务实合作,如何以中非媒体协作为基础,构建更具影响力的全球南方传播网络,共同讲好“南方故事”,是中非媒体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
人民日报社非洲中心分社社长杨讴摄影:陈涛
人民日报社非洲中心分社社长杨讴在发言中建议,中非媒体应成为发展成果的记录者、讲述者,讲好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故事”;成为文明互鉴的参与者、推动者,培育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成为新型传播格局的开拓者、先行者,拓展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前沿阵地”。
![]()
南非金砖电视台台长阿扬达·霍洛摄影:陈涛
南非金砖电视台台长阿扬达·霍洛在发言中表示,塑造共同话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全球南方不仅需要发声,更正在自主打造传播工具、培育专业团队、构建传播渠道。中非媒体人应坚守价值追求,专注务实行动——用制度构建团结,让理想照进现实。
![]()
外交界网站创始人兼主编基尔坦·巴纳摄影:陈涛
外交界网站创始人兼主编基尔坦·巴纳在发言中表示,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并非单纯的“外交聚会”,而是合作的“试验场”,是孕育公平、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新思想的空间。中国与非洲并肩而立,并非捐助者与受援者,而是平等伙伴,致力于搭建桥梁而非构筑壁垒。他同时表示,中国的“十五五”规划表明,可持续的全球影响力,始于强有力的包容性治理——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铭记的经验。
![]()
Thinc 基金会创始人拉齐·马瑟布拉摄影:陈涛
Thinc 基金会创始人拉齐·马瑟布拉认为,媒体应报道那些“让人的尊严、社会与经济正义、人权得以彰显的全球卓越实践区域”。比如,中国成功让8亿人脱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卓越实践”,我们需要报道这一成就的实现过程。
![]()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中心多维战略专家塞托·马拉科阿纳摄影:陈涛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中心多维战略专家塞托·马拉科阿纳在发言中表示,信息即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掌握信息基础设施的人,也在塑造着未来。太久以来,全球叙事的流向是单向的。全球南方的崛起以及中非伙伴关系的演进,使我们有机会构建一个反映多样性而非单一主导权的多边信息秩序。
![]()
南非国家品牌“发挥你的作用”大使辛成乐摄影:陈涛
南非国家品牌“发挥你的作用”大使辛成乐发言中强调要重视青年群体的力量。他表示,目前有超过10万名非洲青年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自己曾经就是其中一员。如何借助他们的力量助力机构发展、促进贸易合作、创造更多机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合作激发创新动能:共筑中非共赢新未来
能力共建是推动中非携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互利共赢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支撑。在聚焦中非农业、经贸合作与科技创新的议题中,现场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对接、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提升产业协作与人才培养水平,共同描绘中非合作的新蓝图。
![]()
中国建筑东南非公司董事长唐应初摄影:陈涛
中国建筑东南非公司董事长唐应初在发言中表示,能力共建,是发展的新起点,是合作的新阶段。谈能力共建要以经济发展为共同目标,激发合作动能;要以产业发展为共同抓手,凝聚共建力量;要以科技发展为共同驱动,筑牢合作根基;要以共情共赢为共同纽带,深化民心相通。
![]()
前土耳其驻南非、斯威士兰和莱索托大使艾谢古尔·坎达斯摄影:陈涛
前土耳其驻南非、斯威士兰和莱索托大使艾谢古尔·坎达斯表示,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建立在农业、贸易和技术领域的共同能力基础之上。农业是非洲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的核心,农业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60%以上。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和减贫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已成为非洲在该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凭借非洲广阔的耕地以及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双方均认为该领域的合作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双赢局面。
![]()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讲师伊丽莎白·沙瓦·曼加尼 摄影:陈涛
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讲师伊丽莎白·沙瓦·曼加尼在发言中提到,非洲年轻人对农业不感兴趣,往往将其作为“第二选择”,因为在非洲,关于农业的画面往往是一家人在地里劳作,用的还是锄头。而中国农业的画面完全不同。在中国农业杂志封面上,常常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里面全是智慧农业、智能耕种的场景。如今我们正在进行“环球南方对话”,我认为这正是“重塑农业形象”的契机,也需要媒体发挥作用,引导年轻人投身农业。这也是中非合作可以发力的地方——让非洲年轻人明白,农业领域有创新,也有技术。
![]()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主任刘钊轶摄影:陈涛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主任刘钊轶在发言中表示,中非合作的精神与“天下大同”理念高度契合。我们从不谋求谁主导谁,而是致力于共同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均衡、更有尊严的人类未来。因此,当我们谈论“能力共建”时,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将“天下大同”这一道德愿景转化为制度实践:通过知识共享、协同创新,让文明理想落地为具体的合作机制。
![]()
海信南非公司品牌和市场总监王晗摄影:陈涛
海信南非公司品牌和市场总监王晗表示,技术不是封闭的壁垒,而是共同进步的桥梁。海信坚持“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国的生产管理经验与技术标准系统传授给本地员工。目前,园区内70%的管理岗位由南非员工担任,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制造技术,更成为推动本地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希望通过制造业、科技与教育的多维合作,为非洲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
论坛期间,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南方国家应当在合作中凝聚力量,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创新中塑造未来。约翰内斯堡大学公共政策与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布萨尼·恩卡韦尼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次活动让人意识到,我们不仅需要在政治层面,更需要在民间层面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这种联系必须建立在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基础之上,通过展示已经落地的发展项目,可以使这种关系更加具体、可感,让民众理解其重要性,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环球时报赴南非特派记者 范凌志 曹思琦 胡雨薇 王聪 张婷鸽 陈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