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中东无垠的沙漠之上,石油钻井的轰鸣声曾是半个世纪里最恒定的旋律。
这个靠黑色黄金富甲天下的国度,早已习惯了躺在资源红利上安享太平。
可谁也没想到,沙特突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豪掷1万亿美元,要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建起一座颠覆想象的未来之城。
这不是天方夜谭式的幻想,而是写进“2030愿景”的国家蓝图,接过这份万亿大单的,正是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
一个敢在沙漠里赌国运,一个敢接全球最难的工程,这场跨国合作究竟是双向奔赴的共赢,还是暗藏危机的冒险?
![]()
石油王国的自救
沙特的“2030愿景”绝非一时兴起的噱头,而是这个石油王国面对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长期占据全球能源市场的核心地位,石油收入一度支撑起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
但光鲜背后,隐忧早已浮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逐年增加,储量不断减少。
而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势不可挡,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等技术的普及,正在逐步削弱石油的战略价值。
![]()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更让沙特警醒,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意味着石油经济的黄金时代即将落幕。
为了避免“油尽国衰”的命运,2016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正式提出“2030愿景”。
核心目标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一愿景的落地并非空谈,而是覆盖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
沙特计划铺设3000公里高铁,将麦加、麦地那、利雅得等核心城市串联起来。
![]()
2019年推出“国家工业和物流发展规划”,2021年又落地“沙特制造”“沙特伙伴”计划,鼓励本土产业发展和国货消费。
新兴领域更是多点开花,2019年开放旅游签证后,2023年游客量就突破1亿,提前七年达成目标。
转型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沙特非石油活动GDP增长4.2%。
非石油收入从2016年的1860亿里亚尔增长至2024年的约4720亿里亚尔,涨幅高达154%。
![]()
这些数据背后,是沙特摆脱石油依赖的坚定决心,而“2030愿景”的核心载体,NEOM未来之城,更是将这份决心具象化。
这座选址于沙特西北部红海沿岸的新城,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科威特还大。
其标志性项目“TheLine”线性城设计极具科幻感,两道500米高、170公里长的镜面巨墙,中间夹着200米宽的生活带,从红海延伸至内陆。
计划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地下高铁串联全城,最终可容纳900万居民。
![]()
万亿大单花落中国
沙特的转型蓝图宏大,却离不开强大的执行者。
1.1万亿美元的基建大单最终投向中国,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实力、信任与战略契合的必然选择。
在提出“2030愿景”之前,沙特就曾与中国基建有过深度合作,这些合作经历成为双方信任的基石。
![]()
麦加朝觐的交通难题曾是沙特的“老大难”,每年数百万穆斯林涌入圣城,道路拥堵不堪,救护车都难以通行。
2010年,沙特计划修建轻轨解决这一问题,却因工期短、标准严、环境差,被众多国际工程公司拒绝。
中国铁建挺身而出,立下军令状,在16个月内建成了全世界设计运能最大的轻轨,高峰期每小时能运送7.2万人。
![]()
这彻底解决了朝觐交通拥堵的困境,让沙特见识到了中国基建的效率与实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能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不仅有顶尖的基建施工能力,还能在科技、能源、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提供支持。
沙特2024年在北京举办的推介会上,300多家中国企业齐聚一堂,对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
![]()
华为为沙特红海新城打造了1.3GWh的世界最大离网储能系统,保障零碳排放旅游区24小时清洁能源供应。
除此之外中国提供的“从设计到运维”完整解决方案,标价比欧美低30%到50%,大幅提升了沙特的财政效能。
这对于大规模投入转型的沙特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
机遇背后的现实考验
中国之所以能承接这份万亿大单,核心在于自身过硬的基建实力。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基建已经形成了技术、效率、成本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
在极端环境施工、超大型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麦加轻轨到麦麦高铁,从港珠澳大桥到青藏铁路,中国基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如今,中国的基建实力已不止于“建”,更延伸到“营”和“创”。
能够为项目提供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综合能力正是沙特NEOM项目所急需的。
在NEOM项目中,中国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其中。
中国铁建在项目开局阶段就接下了6条隧道、共计28公里的支洞工程,为城市地下交通网打下基础。
![]()
沙特设立的4平方公里沙中特别经济区,由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与易达资本联合开发,计划打造全球物流枢纽。
极兔速递在易达资本的助力下,已覆盖沙特全境,本地团队超2000人,为中沙贸易提供物流支持。
这些合作不仅是工程的落地,更是中国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展现了中国作为“长期合作者”的诚意与能力。
![]()
但机遇背后,挑战也同样严峻,自然环境的考验首当其冲,沙特施工区域高温常态化,气温50℃起步,地表温度接近70℃。
这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都是极大的考验,中国团队虽准备了空调帐篷和夜班方案,但长期高温环境仍可能影响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更棘手的是项目落地的现实偏差与隐性风险。
![]()
截至2025年,NEOM项目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原定2030年入驻150万人的目标,已被官方默许下调至最多30万人。
170公里线性城市的钢结点仍在试装,模块化工厂产能未完全释放。
资金调度问题和科幻设计带来的技术落地难度,让项目推进滞后于规划。
![]()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系统集成、数据归属、隐私规则等问题,尚无明确标准,需要边建设边协商。
城市建成后,如何吸引常住人口、培育经济活动,如何制定社交规则、承担财政透支风险。
这些未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的内容,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分歧点。
![]()
结语
沙特的“2030愿景”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豪赌,1.1万亿美元的基建大单,既是转型的关键一步,也是中沙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合作背后的风险,沙特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NEOM未来之城的建成也绝非朝夕之功。
这场跨越国界的合作,本质上是两个国家对未来的共同探索。
实际上中沙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工程本身,它证明了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能够通过平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