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这行当,翻车年年有,今年特别响。
11月6日晚,泡泡玛特直播间里,两位工作人员用最朴实的方言,给所有盲盒爱好者来了一记灵魂暴击——“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两句话轻飘飘,却像在消费主义的泡沫上捅了个洞。第二天,“泡泡玛特直播吐槽”直接冲上热搜第一。
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惊天秘密,而是因为他们不小心说了实话。
那句“会有人买单的”,简直是这个时代最精准的注脚:我知道它不值,你也知道它不值,但总有人愿意掏钱。这哪里是卖玩具?这分明是把消费者的智商放在展柜上公开示众。
值得深思的是,泡泡玛特事后回应称“不会开除相关员工”。这种处理方式在公关策略中实属罕见——它既未否定员工言论的真实性,也未急于切割责任,反而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直面争议。这种选择背后,或许隐藏着品牌对当前消费环境的清醒认知:在“潮玩退烧”的舆论场中,强行辩解已难挽信任,不如以“不回避”姿态争取理解。但问题在于,当“会有人买单”的傲慢逻辑与“定价虚高”的客观事实同时暴露,泡泡玛特也没有任何理由在如此大的舆论下开除两人。
![]()
那么,79元到底买到了什么?
锌合金、聚酯纤维、树脂、玻璃/亚克力。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金属片、塑料绳、小娃娃。成本多少?仿品4块钱。还有媒体报道,正品比较“高端”些,但也会掉漆。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直播中讨论的产品,是泡泡玛特11月新上市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根据官方信息,这个系列包含6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抽中常规款的概率是1/6,而隐藏款则稀有得多,概率仅为1/72。单个盲盒售价79元,如果想直接端走一整盒,则需要支付474元。
![]()
更具戏剧性的是,泡泡玛特近期还因产品印错字而陷入另一场风波。其“SKULLPANDA餐桌系列”手办盲盒,部分产品上的品牌名“POP MART”被误印成了“POP MAET”。虽然泡泡玛特随后将整个系列全面下架,但这些“错版”产品却因祸得福,在二手市场上意外走红,价格也随之被炒高。
泡泡玛特的魔法,似乎并不在产品本身。饥饿营销、IP溢价、收藏价值、社交货币……层层包装之下,低成本高毛利的挂件,就被赋予了“成年人的小确幸”这样虚幻的意义。
但当直播间那句“会有人买单”冒出来时,很多网友发现自己是被割的韭菜——原来在卖家心里,你花79元买的不是快乐,是“人傻钱多”四个大字。
盲盒的泡沫,该有人戳破了。
这两年,潮玩市场讲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梦幻。年轻人需要精神寄托,IP需要变现渠道,泡泡玛特需要股价支撑,三方一拍即合,共同演绎了一场“你情我愿”的狂欢。
但狂欢背后是什么?是原材料成本与终端定价的断崖式割裂,是质量投诉与售后扯皮的常态化,是“万物皆可盲盒”的疯狂内卷。
那位说“会有人买单”的员工,不过是不小心喊出了皇帝新衣的真相。真正该反思的不是他,而是整个潮玩市场。为什么还有人为之狂热?为什么品牌方敢把这种傲慢挂在嘴边?
因为过去的市场太宽容了,宽容到他们觉得“就算说了实话又怎样,反正有人会买单”。
这种傲慢,比79元的盲盒贵得多。
说到底,消费者买的不是玩具,是预期——是对IP的喜爱,对设计的认可,对品牌价值的信任。可当品牌方自己都开始敷衍,当直播间里传出那句“会有人买单”,这些预期就像被戳破的气球。
原来在你眼里,我就是那个“反正会买单”的冤大头?
泡泡玛特这次不开除员工,算它聪明。真开除了,下次谁还敢说真话?
市场已经变了,年轻人开始精打细算了,直播间的真话,不过是个开始。
有句话说得对: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泡泡玛特的直播事故掀开了潮玩的遮羞布,让我们看见了裸泳的人——而且,他们还挺贵的,79元一个。
你可能不信,但答案是:那款79元的挂链,已经售罄。
10月21日,泡泡玛特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245%–250%。分区域看,中国内地收入增长约185%–190%,而海外表现更为强劲,增速高达约365%–370%。从渠道来看,第三季度国内线下渠道同比增长约130%–135%;线上渠道则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增速突破300%–305%。
这样的爆发并非偶然,但当一个品牌需要靠员工的“不被开除”来上热搜时,它的盲盒策略还能持续多久?
图源:微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