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重启核武器测试”的言论,一场横跨大西洋的核博弈迅速升级。
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下令相关部门起草核试验准备方案,北极新地岛试验场的备战信号,让冷战后维持数十年的核克制体系摇摇欲坠。
这不仅是美俄两个核超级大国的正面交锋,更将全球推向了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危险边缘。
而在这场大国角力中,中国坚持的核战略立场,正成为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变量。
![]()
核试验阴影逼近 这场核危机的导火索,源于特朗普近期一系列前后矛盾的表态。
他先是通过“真实社交”平台宣称已下令五角大楼重启核武器测试,随后在受访时再次确认这一意图,但美国能源部长却紧急澄清,所谓“核测试”仅针对投送系统和威慑装置,不包括核爆炸。这种模糊不清的表态,让俄罗斯方面深感警惕。
作为回应普京于11月5日召集俄联邦安全会议核心成员举行紧急会议,责成外交部、国防部等多部门提交核试验准备建议方案。
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明确表示,北极新地岛试验场已做好全面准备,可随时承接核试验任务。
这座曾用于“海燕”巡航导弹测试的场地,通过多年持续扩建隧道设施,已具备快速响应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强调俄罗斯将继续恪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仅在其他国家率先测试时采取对等反制,凸显俄方“不率先、不示弱”的立场。
美俄的激烈互动并非孤立事件,当前美俄之间仅存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于2026年2月到期,该条约曾限制两国部署战略核弹头数量不超过1550枚,但目前核查机制已实质冻结,双方不再分享相关数据。
在条约存续存疑的背景下,核试验问题的激化,无疑让全球核军控体系雪上加霜。
![]()
核试验的重启并非易事,美俄两国的备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从测试场地来看,美国仅有内华达国家安全局一处可用试验场,且受严格的安全环保规范和国内政治制约,进行完整地下核试验至少需要24至36个月。
而俄罗斯的新地岛试验场多年来维持着高水平备战状态,2023年至2025年的卫星图像显示,俄方一直在扩建相关设施。
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重启核试验的速度将快于美国。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指出,俄方若仅需传递政治信号,可在数周内完成无复杂仪器的基础测试。
![]()
若要获取完整技术数据,最长也不超过六个月。相比之下,美国的核试验准备受多重因素掣肘,周期大幅拉长。
从核试验历史来看,美国曾进行1030次核试验爆炸,涉及1149次单独爆炸,远超俄罗斯的715次。
美国还投入3450亿美元打造“核武库管理计划”,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替代实弹测试,在技术积累上占据优势。
但俄罗斯的“镜像反应”策略,美国做什么,俄方就对等回应,让这种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威慑力,反而可能触发相互升级的恶性循环。
![]()
多国立场影响格局美俄的核博弈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让本就脆弱的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面临崩塌风险。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近期明确表示,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若美国不承认现实,朝方不会进行无意义谈判。
这意味着一旦美俄重启核试验,可能引发更多国家跟风,导致核扩散失控。
![]()
国际社会对此普遍担忧。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40位核政策专家联合签署《防止核战争宣言》,警告核依赖型安全架构的危险性。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已任命独立科学专家小组,研究核战争对全球的长期影响。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更是紧急呼吁,核设施绝不应成为攻击目标,任何破坏核安全的行为都将危及全人类。
![]()
在这场乱局中中国的立场尤为关键。针对外界关于中国核力量增长的猜测,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明确表态,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始终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参与军备竞赛。
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与美俄的军备竞赛倾向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稳定全球核秩序的重要支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