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饿了么骑手的蓝色工服被橙黑相间的“淘宝闪购”制服替代,当陪伴用户多年的App名称悄然变更,这场看似简单的品牌迭代,实则是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赛道下的一盘战略大棋。
饿了么的“隐退”并非败走麦城,而是阿里在存量竞争时代,对资产价值、流量协同与权力架构的一次深度重构;从品牌更迭到战略转型,从资本运作到生态整合,背后折射的是互联网巨头在万亿新赛道前的精准布局与果断取舍。
品牌消融早已埋下伏笔
饿了么的品牌“退场”,本质上是一次资产价值的理性抉择。作为曾经的外卖双雄,饿了么虽一度占据市场份额优势,却长期陷入增长瓶颈,在阿里体系内的定位反复摇摆,多次内部整合均未突破发展天花板。
随着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京东等对手以“高频带低频”策略强势入局,阿里亟需将饿了么的核心资产,也就是数百万骑手构建的成熟运力网络,转化为抢占新赛道的“弹药”。
从财报会议中“饿了么”被“闪购业务”替代,到骑手工服淡化原有logo,这场品牌消融早已埋下伏笔。
对阿里而言,饿了么的独立品牌价值早已跟不上集团战略步伐,其作为“即时零售履约基础设施”的协同价值才是核心。
更关键的是“远场电商+近场零售”的融合效应。用户在淘宝选购家电(远场)时,系统会推送周边门店的家电配件(近场),带动跨场景订单占比明显提升。
在即时零售赛道爆发前夜,阿里主动整合饿了么,正是“在阳光灿烂时修理屋顶”,既规避了单一品牌增长瓶颈,又提前构建起高效履约网络,为后续万亿增量目标筑牢根基。
阿里的整合决心,更体现在以蒋凡为核心的权力重构与“大一统”战略推进。
在阿里电商遭遇增长困境、拼多多等对手持续施压的背景下,蒋凡的强势回归成为破局关键,回归后迅速确立“增长”核心战略,摒弃单一低价策略,通过整合淘宝天猫、国际数字商业等核心业务,集中力量冲击即时零售赛道。
饿了么并入淘天体系,正是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落子。数据显示,双方联合作战后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淘宝闪购借助饿了么的高频场景成功撬动用户增长。
与此同时,蒋凡跻身阿里合伙人委员会,成为最年轻的核心决策者,其权力扩张与饿了么的品牌消退形成鲜明呼应。
这背后,是阿里告别业务分散、内耗加剧的“分封制”,转向聚焦“电商+AI”双核心的“大一统”模式,以高度协同的组织形态应对行业竞争。
如同“鲶鱼入池”
这场由饿了么更名引发的变革,绝非单一品牌的退场与新生,而是像一颗投入行业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深刻重塑了阿里的商业生态格局,更颠覆着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规则。
从阿里内部生态来看,这场变革是其押注即时零售赛道的“战略总攻”,每一步布局都围绕“万亿增量”目标精准落地。
淘宝闪购被赋予“未来三年实现1万亿交易增量”的核心使命,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落地路径:先以餐饮外卖这一高频场景为“敲门砖”,将用户“点外卖”的日常需求与淘宝App深度绑定,2025年6月双方联合作战后,仅餐饮品类就带动淘宝日活用户新增1200万。
再通过“用户转化”环节,将纯外卖用户向综合消费场景迁移,例如在用户点单页面推送“生鲜满减”“日用品极速达”等关联推荐,数据显示,这类跨品类转化的用户客单价提升至原外卖客单价的3倍。
最后通过“效率优化”巩固优势,一方面优化订单结构,将高毛利的零售订单占比从初期的20%提升至40%,另一方面通过“前置仓+门店发货”双模式降低履约成本,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平均配送成本已从每单12元降至8元。
而天猫超市的模式升级与“淘宝便利店”的布局,更是为这套生态闭环补全了关键拼图:天猫超市将全国200多个大仓改造为“近场闪购仓”,把原来需要2-3天送达的洗衣液、粮油等日用品,变为“1小时达”,2025年双11期间,其近场订单量同比暴涨300%。
“淘宝便利店”则通过与社区小店合作,在全国已布局超5万家合作门店,用户在淘宝App下单后,可由周边便利店15分钟内完成配送,彻底打通“最后1公里”履约链路,让“30分钟送万物”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对整个即时零售行业而言,阿里的战略调整如同“鲶鱼入池”,彻底激活了原本趋于稳定的竞争格局,一场围绕全场景消费的“军备竞赛”已然打响。
美团作为行业老牌玩家,迅速推出“官旗闪电仓”计划:品牌可直接开设官方旗舰店,美团则提供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全链条基建支持,大幅降低品牌入局门槛。
据了解,10月份以来,已有索尼PlayStation、珀莱雅等超百家品牌率先入驻,“品牌官旗闪电仓”已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等数十个城市“开仓”。美团闪购方面表示,经过前期试点探索,“品牌官旗闪电仓”未来预计将拓展至上万个品牌,覆盖3C、美妆、运动、服饰、母婴、宠物、百货等各个品类。
京东则进一步深化“高频带低频”策略,在原有外卖业务基础上,将京东家电、京东生鲜的核心品类纳入即时配送范围;就连抖音、拼多多等跨界玩家也纷纷加码。
整个行业的竞争维度,已从单纯的“配送速度比拼”,升级为“场景覆盖、品类丰富度、服务体验”的全方位较量。
而对广大用户来说,这场变革带来的是消费体验的“质的飞跃”,即时零售的边界不断拓宽,“像点奶茶一样快捷”的消费场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从饿了么的品牌谢幕到淘宝闪购的登台,从蒋凡的权力进阶到阿里的战略聚焦,这场变革也是互联网巨头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