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悉数公布,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净利润合计778.27亿元,同比增长53.45%。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三家贡献超7成净利润。
偿付能力方面,风险综合评级得AAA的公司有所调整,还有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亚太财险三家继续得C,没有达标。
财险公司盈利水平大涨,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增长,以及综合成本率的改善。梳理发现,超6成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今年前9个月,综合成本率创10年最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近日表示。
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合赚778亿元,超9成盈利
近日,财险公司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陆续公布,截至11月7日,86家财险公司(长安责任未披露数据)保险业务收入合计1.37万亿元,同比增长4.94%,净利润合计778.27亿元,同比增长53.45%。86家公司中超9成盈利。
按规模来看,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上千亿元的有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分别达到4447.32亿元、2565.79亿元、1596.83亿元;这三家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排在前三,分别为336.29亿元、155.55亿元、87.67亿元,三家盈利占全财险行业的74.46%。其中,人保财险前三季度的盈利水平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74.99亿元。
按增长来看,保险业务收入方面增速较好的是比亚迪财险、阳光信保、融通财险,分别达到279.48%、272.73%、190.53%。净利润增速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泰康在线、三星财险、富邦财险,均实现十几倍的增长。不过还有8家处在亏损状态,按亏损幅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前海财险、现代财险、太平科技、阳光信保、融盛财险、东吴财险、长江财险、日本兴亚。
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亚太财险偿付能力继续“不达标”
根据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信息,公布风险综合评级信息的85家财险公司中(东吴财险未披露这一数据),最新一季度得AAA的有6家公司,分别是中远海运、中银保险、东京海上、三井住友、英大财险、国寿财险。前一季度评级为AAA有8家,最新一季度少了广东能源自保、苏黎世财险、美亚财险、日本财险,多了东京海上、国寿财险。
另外,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亚太财险3家风险综合评级得C。偿付能力报告信息显示,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亚太财险都是今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为C。不过,第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的华农财险,在第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已转为B。
具体来看,安华农险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为C类,“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根据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有关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前海财险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为C类,根据风险综合评级相关评分标准,“公司主要扣分项为偿付能力、经营状况及人员变动。评估期内,公司针对上述问题,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强化成本管控、提升产品运营,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以期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确保偿付能力充足。”股东信息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前海财险6成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前海财险前三季度亏损0.64亿元,为86家公司中亏损最多公司。
![]()
图片截取自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亚太财险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为C类,公司对此的自评估结果是“公司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得分均在85分以上,整体风险水平较低。”
超6成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
财险公司净利润大涨,得益于资本市场回升带动的投资收益改善,以及承保端盈利能力的增强,尤其是“报行合一”实施以来,综合成本率的显著优化。
据了解,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承保端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反映财险公司的承保端盈利能力,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从综合成本率变化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中,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的公司,占比超6成。“今年1月至9月,综合成本率创10年最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欧保险创新论坛上介绍财险业实施“报行合一”以来的成效时表示。尹江鳌还提到,今年1月至9月综合费用率创20年最低,2024年以来,财险公司降本增效的全部增量中,压降成本的贡献约74%,投资增效的贡献约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