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一上午8时30分,尼泊尔东部多拉卡县的雅隆里峰大本营,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15人的登山小队,瞬间被积雪掩埋,最终7人确认遇难,4人至今失联,剩下的4人受伤后被紧急转移治疗。
![]()
尼泊尔作为“登山者天堂”,夏秋季节向来是打卡旺季,但这场事故真的让人揪心又唏嘘。
这支登山队里有5名外国游客,3个来自法国,1个加拿大的,还有1个意大利的,剩下10人都是尼泊尔本地的高山向导。
本来他们的目标是海拔6334米的多尔玛康峰,雅隆里峰只是用来适应高海拔的训练地。
周日晚上在纳村休整时,大家还盼着第二天天气好转能顺利出发,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完整回来。
![]()
雪崩发生得又快又猛,山坡上的队员几乎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掩埋。
一位受伤的队员回忆,当时他们又喊又哭地求救,被告知直升机四小时后能到,但等不及救援赶到,好几位同伴就已经没了气息。
个人觉得,这种叫天天不应的绝望,光是想想就让人窒息,要是救援能再快一点,或许真能多救几个人。
![]()
救援四天难推进恶劣天气成最大阻碍
其实救援队伍早就出发了,尼泊尔军方和警方第一时间就派了人赶往现场。
可天公不作美,强风、大雪加上低能见度,让救援行动根本没法开展。
前一天救援飞机都飞到半路了,因为大雪浓云和恶劣天气,只能无奈折返,直到周二黎明才重新启动搜救。
![]()
警察副局长吉安・库马尔・马哈托说,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再加上天气不给力,及时救援直接被耽误。
周一傍晚好不容易有直升机抵达纳村,徒步救援小队也同步出发,可雅隆里峰海拔5630米,纳村上方的山坡地带地形复杂,搜救难度远超想象。
更让人头疼的是,雅隆里峰位于尼泊尔东北部的罗瓦岭河谷,这里全是岩石、冰层和积雪混合的地形,本来就不好走。
![]()
连续多日的降雪让积雪层变得极不稳定,就算天气短暂放晴,也随时可能发生二次雪崩。
救援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生怕自己也陷入危险。
高海拔救援本来就难,直升机在这种天气下根本没法降落,徒步小队只能靠双脚在雪地里摸索。
截至目前,那4名失联的高山向导还没有任何消息,大家心里都清楚,随着时间推移,生还的希望正在一点点减少,但救援队伍始终没有放弃。
![]()
这场雪崩不是孤立事件,上周“蒙塔”气旋袭击了南亚地区,尼泊尔和印度都出现了强降雨。
受这股气旋影响,尼泊尔西部木斯塘地区之前还有两名英国女性和一名爱尔兰女性受困,好在最后成功获救。
没想到气旋的余波还没过去,雅隆里峰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气象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罗瓦岭河谷已经连续多日降雪。
![]()
本来大家以为周日天气放晴就是安全信号,可没人想到,连续降雪后的积雪层早就成了“定时炸弹”。
马哈托也提到,这支团队就是趁着周日放晴出发的,但积雪层依然不稳定,只是当时没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登山黄金季藏风险这些安全漏洞不容忽视
尼泊尔的夏秋季节,向来是登山和徒步的黄金时段。
这个时候天气相对稳定,温度也适宜,吸引了全世界的登山爱好者慕名而来。
![]()
但大家好像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黄金季就等于绝对安全,却忘了山区天气变幻莫测,雪崩的风险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
个人觉得,这次事故给所有登山爱好者提了个醒,登山前的准备工作真的不能马虎。
天气预判不能只看短期放晴,还要关注连续降雪后的积雪稳定性,这种看不见的隐患,往往最致命。
![]()
而且高海拔地区的救援能力有限,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救援根本没法及时到位,这一点必须提前有心理准备。
再说说登山团队的规划,这支队伍把雅隆里峰当作适应性训练,出发点没问题,但或许在应急方案上有所欠缺。
高海拔登山,直升机救援是重要保障,可他们好像没考虑到直升机无法抵达的情况,也没有准备更完善的自救措施。
![]()
当求救信号发出去却迟迟得不到回应时,队员们只能被动等待,这无疑错过了最佳的自救时机。
尼泊尔的登山管理体系其实已经相对成熟,登山许可、向导资质都有明确规定,但这次事故还是暴露了一些短板。
偏远山区的救援响应速度、极端天气下的救援预案,这些方面显然还有提升空间。
毕竟登山产业是尼泊尔的重要支柱,安全保障跟不上,只会让登山者望而却步。
![]()
想想那些遇难的队员和失联的向导,他们的家人该有多伤心。
本来是一场充满期待的登山之旅,最后却变成了永别。
探险精神值得敬佩,但敬畏自然、保障安全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没有了安全,再壮丽的风景也失去了意义。
![]()
对于想要去尼泊尔登山的朋友来说,除了选择正规的登山公司、配备专业的向导,还要多了解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特点。
不要盲目追求高海拔挑战,也不要心存侥幸觉得危险不会发生。
登山是为了欣赏美景、挑战自我,而不是拿生命去冒险。
这次雅隆里峰雪崩事件,是悲剧也是警示。
![]()
它告诉我们,自然的力量永远不可小觑,登山安全永远没有“差不多”“应该没问题”的说法。
希望尼泊尔相关部门能吸取教训,完善登山安全管理和救援体系,也希望所有登山爱好者能铭记这次事故,带着敬畏之心出发,平安归来。
毕竟,每一次登山都应该是一场有去有回的旅行,而不是一次没有归途的冒险。
雪崩带来的伤痛需要时间愈合,但留下的安全启示,值得每一个人牢牢记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