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到18日,波罗的海两条关键海底通信线缆先后出现故障,导致芬兰全国通信受到严重影响。短短几小时内,丹麦军舰已在海上拦截该船,气势汹汹准备登船调查。西方媒体和政要纷纷喊话“不能放过”,舆论声势一度压向中方。
面对多国军舰围堵,这艘中国船不仅没被登船,甚至还在12月21日顺利复航,12月23日由中国外交部正式通报放行消息。一个是连船都上不了的中国,一个是资产被冻结3000亿的俄罗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西方到底在怕什么?
![]()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当天,美国率先宣布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彻底切断其全球金融往来。紧接着,欧盟陆续推出超一万项制裁措施,涵盖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核心领域。
冻结俄罗斯资产这一步,成为西方打击力度最狠的一招。俄罗斯存在海外的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包括债券、现金等资金,主要集中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随着战争持续,这笔巨额资金不仅被冻结,2024年起还被G7国家计划转用于援助乌克兰。
![]()
同年6月,美国财政部敲定首批资金转移。7月26日,欧盟也将1.5亿欧元直接划拨给乌克兰用于军事和重建。俄方多次抗议无果。
2025年10月23日,欧盟理事会就1400亿欧元赔偿贷款计划召开会议,讨论如何用冻结俄罗斯的资产收益作为担保继续“输血”乌克兰。这笔钱本应是俄罗斯的国家财富,却被变成了战争资金的来源。
![]()
俄罗斯的抗议在国际社会几乎无人回应,制裁还在不断加码。与此同时,中国的“伊鹏3号”事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道。
11月15日,“伊鹏3号”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起航前往中国。两天后,波罗的海两条关键光缆断裂,西方媒体迅速将嫌疑锁定在该船身上。丹麦军舰在卡特加特海峡将其拦截,准备登船检查。
表面是调查,实则是一场博弈。面对围堵,中国外交部迅速发声,表示“任何未经许可的登船检查都是非法行为,中方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一时语塞。军舰虽在船边徘徊,却始终未敢登船。
![]()
中国随后主动提出联合调查,邀请德国、丹麦、瑞典、芬兰共同参与。12月初,各国代表登船查看。12月19日,瑞典警方在获得许可后检查船只锚具,发现第二锚有损坏痕迹,但并无确凿证据指向蓄意破坏。
整个过程中,西方始终未敢越雷池一步。这并不是第一次类似事件。2023年10月8日,中国货船“新新北极熊号”在波罗的海抛锚时,也曾意外损坏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及两条通讯光缆。
![]()
2024年8月14日,中国承认责任但强调无蓄意行为。2025年5月10日,船长在香港被捕,案件正在审理中。两次事件,西方都高调炒作,却最终都以“无强制措施”收场。
在俄罗斯这边,情况则完全不同。制裁不仅未见松动,反而越演越烈。俄罗斯寡头的财产被西方扣押,包括游艇、豪宅等私人资产都被处理。能源出口受限,外贸渠道被压缩,国内经济经历长期调整。
![]()
俄方尝试反制,例如设立“C账户”、要求不友好国家用卢布支付等措施,但效果有限。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对抗成本显然更高。西方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是因为他们认为代价可控。而对中国,则始终保持一定克制。
这种态度差异并不是因为西方更讲道理,而是他们清楚面对的是不同的对手。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波罗的海共发生十余起缆线损坏事件。仅在三个月内,就有七条海底光缆出现故障。西方情报机构怀疑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但始终未能拿出确凿证据。
![]()
伊鹏3号事件中,调查显示锚拖拽痕迹延续数海里,更倾向于“意外”,但西方媒体仍炒作为“蓄意破坏”,甚至称之为“混合战争”。尽管如此,北约未敢采取任何激进行动。
这背后,其实是对中国综合实力的忌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欧盟年贸易额超6500亿美元。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工业体系与中国供应链高度绑定。真要硬碰硬,西方自身也会遭遇巨大反噬。
![]()
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上,也更为理性。伊鹏3号事件中,中方主动邀请联合调查,依法应对,态度坚定但不激化对抗。在规则框架下争取主导权,让西方国家即便心有疑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西方对中国的“克制”,并不是因为善意,而是清楚底线在哪。回头看俄罗斯的遭遇,无论是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还是计划中的1400亿欧元赔偿贷款,都说明西方对其实行的是“榨干式制裁”。
从金融、能源到科技,几乎无一幸免。俄罗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被孤立,制裁项目超过三万项,创历史新高。
![]()
西方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俄罗斯已不具备足够反制能力。反观中国,尽管面对质疑,但每次都能掌握主动权。伊鹏3号最终顺利复航,西方各国也不得不接受中方的调查安排。从银河号事件到如今,中国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来越成熟,态度越来越坚定。
这不是偶然,而是国家实力发展带来的底气。2025年以后,国际博弈还将更加复杂。俄罗斯若不能打破孤立,只会被进一步边缘。中国则需要持续增强自己的硬实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提升科技自主能力,才能在全球博弈中始终掌握话语权。
![]()
西方的“克制”从来不是妥协,而是权衡。伊鹏3号能顺利离开,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背后站着的是强大的中国。3000亿被冻结的俄罗斯,或许正看着中国船只的遭遇,感慨万千。这场看似普通的缆线损坏事件,其实揭开了国际关系中最赤裸的真相:弱国无外交,强国才有底气。
“伊鹏3号”事件和俄罗斯资产冻结风波,其实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实力决定态度。西方不是不懂规则,而是只在面对强者时才会“讲规则”。中国的强大,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俄罗斯的弱势,让他们敢于肆无忌惮。这,就是现实。
信息来源:
[1]配合调查后,中国货船“伊鹏3号”复航 环球时报
[2]中国货船在波罗的海遭截停 外交部:决定复航 已通报相关国家 国际在线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