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又遭台风过境,死亡人数升至100多人,61个市镇断电,马科斯要求彻查,老杜的女儿机会来了?菲律宾会变天吗?
![]()
台风 “海鸥” 肆虐
2025 年 11 月上旬,台风 “海鸥” 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中心最大风力达 17 级,伴随的强降雨在短时间内引发山洪与城市内涝,多个地区的积水深度超过 2 米。
截至 11 月 8 日,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更新的数据显示,除 200 多人死亡失踪外,还有 432 人不同程度受伤,疏散安置群众超过 8.7 万人,这些安置点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建筑,部分地区因物资短缺,安置群众面临缺水缺粮的困境。
![]()
电力中断成为灾后最突出的问题之一,61 个断电市镇中,吕宋岛占比达 78%,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台风导致 32 条输电线路受损、19 座变电站停运,抢修工作因持续降雨和道路中断进展缓慢,部分偏远地区恢复供电的时间被预估在 11 月底之后。
交通方面,全国有 28 条公路、7 座桥梁因损毁无法通行,马尼拉港部分航线暂停运营,导致救援物资运输受阻,加剧了受灾地区的紧张局势。
![]()
防洪资金疑云
马科斯政府自 2022 年起累计投入 5860 亿比索用于防洪工程建设,其中 2300 亿比索指定用于吕宋岛堤坝修缮与河道疏浚,1800 亿比索投入城市排水系统升级。
但台风 “海鸥” 过境后,多地堤坝出现溃决,马尼拉市部分区域因排水不畅导致内涝持续超过 72 小时,引发民众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质疑。
![]()
菲律宾审计委员会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在已拨付的防洪资金中,有 1240 亿比索的项目存在进度滞后问题,其中布拉干省某堤坝工程仅完成 35% 却已支付 80% 资金,奎松市排水系统升级项目因设计缺陷未达到防洪标准。
审计人员还发现,部分资金流向不明,涉及 3 家与政府部门有合作关系的建筑企业,目前相关部门已对这些企业展开调查,但尚未公布调查结果。
![]()
民众不满升级
面对灾后的混乱局面,菲律宾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爆发。11 月 9 日,马尼拉市数千名民众聚集在总统府前举行抗议,手持 “解决灾情而非推卸责任”“马科斯下台” 等标语,要求政府加快救援进度、公开防洪资金使用情况。
活动中,部分民众还控诉政府救灾响应迟缓,称台风登陆后 48 小时内,所在社区未收到任何救援物资,只能依靠自救。
除马尼拉外,碧瑶市、达古潘市等受灾城市也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
![]()
碧瑶市的抗议民众表示,当地医院因断电导致医疗设备无法使用,多名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政府承诺的临时供电设备迟迟未到位。
随着抗议活动的蔓延,菲律宾国会中部分反对党议员也提出对马科斯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其对灾后应对不力负责。
![]()
政治格局变动
在民众抗议与反对党施压的背景下,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老杜的女儿)与马科斯的立场逐渐显现分歧。
莎拉・杜特尔特在 11 月 10 日的公开讲话中表示,政府应将全部精力投入救灾工作,而非陷入政治争议,她还呼吁各部门加强协作,确保救援物资尽快送达受灾群众手中。
![]()
此前,莎拉・杜特尔特曾多次在经济政策与外交路线上与马科斯存在不同意见,此次灾后分歧进一步公开化。
媒体报道,莎拉・杜特尔特已与多个地方政府官员沟通,协调地方层面的救灾工作,同时她领导的政党也在积极接触反对党,探讨合作可能性。
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动,让外界对菲律宾未来的政治走向产生更多猜测。
![]()
结语
台风 “海鸥” 给菲律宾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灾害的创伤,更暴露了政府在应急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从不断扩大的受灾范围,到防洪资金投入与成效的反差,再到民众抗议引发的政治波动,菲律宾当前面临的局势日益复杂。
![]()
自然灾害难以完全规避,但高效的应对、透明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这需要政府以民众利益为核心,切实履行职责。
对于菲律宾而言,当下最紧迫的是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救灾与重建,同时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缓解民众不满,稳定国内局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