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的太长了,做个精简版,详细的在这里:有一个算一个,“传统武术”都是假把式,并没有真功夫
昨天在“三巴掌”的事上,有人问我#传统武术#——是假把式,还是真功夫。
W君的态度,不拐弯,不粉饰:有一个算一个,无论中外,所谓“传统武术”都是假把式。别急着骂,先想想。人嘛,该浪漫的时候可以浪漫,但一到认知问题,最好停下听别人吹,自己去找证据。
![]()
真正的“武术”只有一个定义——杀人。它是用于暴力冲突的技术体系。能不能称为“真武术”,有三个底层标准:实战有效、可复制、可验证。能在真实环境下打赢的叫有效;普通人能学会的叫可复制;能在对抗中验证的叫可验证。脱离这三点,剩下的都是健身、表演或情绪安慰,不是武术。
从这一点看,古人其实没有机会形成真正的“武功体系”。生理上,他们普遍吃不饱,营养失衡。糙粮、野菜、缺蛋白、少脂肪,骨头脆、肌肉弱、反应慢。身体没发育好,谈什么修炼?所谓“穷文富武”,说到底是营养门槛——吃得起肉、请得起师、练得起闲,才配练武。对普通人来说,练武只是另一种消耗生命的方式。
社会层面更残酷。冷兵器时代的社会是高风险社会,战争频繁、徭役沉重、疾病横行,三十岁入坟算长寿。你指望一个为了生计日夜劳作的农人“十年磨一剑”,那是笑话。练武要有时间,而时间是特权。能系统训练的,只有贵族和职业武人;民间所谓“高手”,多半是传说。
真正的战场更无浪漫可言。战阵从来不是单挑,而是组织与兵器的博弈。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靠的是阵法、兵种和纪律。长枪方阵、弓弩压制、骑兵冲击才是主角。个人格斗技巧在战场上毫无意义,能出拳的距离早被枪矛覆盖。古人重军制轻武技,因为朝廷要的是军队,不是武侠。真正能打的,都被编进了军制,民间碰不到。
而军中的“武技”也极其简单:刀砍、矛刺、盾挡,仅此而已。那是配合阵列的动作,不是套路。一个士兵若真在方阵里耍“八方藏刀式”,多半先误伤自己人。古代战争是纪律与屠杀的结合,不是炫技的舞台。
民间的“武艺”也不过是杂糅的身体经验。靠不断试错、碰运气去摸索“什么动作能打中人”。那其实是一种早期的“算法训练”:上万人用不同姿势、不同套路、不同理念去乱摸,也能偶尔摸到一点“接近正确”的东西。只是他们没有验证机制,没有录像,没有统计。那些有效的动作无法积累,也无法验证,最终只剩“口传心授”的神话。
真有用的“武功”,得靠杀人来验证。但问题是——哪来那么多冤魂让各门派去练?每一次试验都是一次死亡,代价太高。没人能用弟子的尸体堆出最优解。更讽刺的是,这种验证是双向的。你能杀别人,别人也能杀你。一次成功的动作,不代表下次还能活。古代没有试验统计学,也没有安全测试场。于是,武术这门“技术”永远停留在玄学阶段。
到了明清,情况更极端。明朝是中央集权的高压国家,军事是军的,武力是官的,私练武装属重罪。你要真敢在嘉靖年间开宗立派、招徒传艺,不等江湖找上门,锦衣卫先到。那不是比武论道,那是结党聚众。明律明文写着:“私习武艺,聚徒成众者,以谋反论。”你练拳,等于结社;传心法,等于传信号。练武成了一种高风险投资——十年练不出饭吃,一朝还可能掉脑袋。
那么古代习武有没有上升通道?有,但不是靠打赢。君子六艺里的“射”“御”象征的是贵族的修身,不是杀敌的本领。练射箭是礼仪,驾车是修养,更多是“体面地会武”。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武举”——但武举考的也不是拳法。汉唐看臂力,宋元比骑射,明清量弓步、掷石、骑射。那是仪态与体能,不是功法。闭门练武十年,朝廷可从不看。
![]()
真正让“武”获得浪漫外壳的,是文学。早期小说中的“侠”,并不代表会武功的人。《虬髯客传》里的虬髯客、“水浒传”的武松、鲁智深、林冲,他们能打,是因为性格与命运,不是师承和心法。那时候的“江湖”,是流浪者、商旅、术士与盗匪的混合圈;“侠”,是以私刑行义的社会角色。韩非子说得最透:“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扰乱的不是秩序,而是权威。
直到明清小说兴起,武侠才变成“文化系统”。《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蜀山剑侠传》《七剑下天山》,这些故事把“侠”的暴力浪漫化,给了它体系、门派、心法与奇遇。读者喜欢的是精神公平——哪怕我天资平凡,也能靠心性成就伟力。文学让武术成了幻想的平权机制,而非现实的搏击技术。

真正的现实检验出现在1954年。那年1月17日,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在澳门迎战白鹤拳掌门陈克夫。两位都是门派代表,算得上武林顶流。结果一上台——拳法趋于一致。没有太极的以柔克刚,也没有白鹤的三关劲力,只剩一场王八拳乱抡。看到录像,W君都愣了:这不就是菜市场门口的架吗?当年一天能看六场。
那一战其实是镜子,把几百年的幻想照了个底朝天。人们原以为能看到“气走周天”的奇迹,结果看到两个掌门满头大汗、乱拳相交。神话在擂台上塌陷,只剩力量、速度、胆量这些最原始的现实。
到了现代,社会机制更稳定了,暴力垄断彻底。谁还敢用人头验证“功法”?真正能打的被军警系统吸纳;民间的,只能留在健身、套路和电影里。现代社会没有人会容忍你“以修炼为名”去打死人。于是,那些自称练成绝学的“大师”,都只能在讲台上表演,而不是擂台上验证。
所以你看,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的“传统武术”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文化符号。有人靠它卖情怀,有人靠它谋生。但那不叫“功夫”,那叫“故事”。
浪漫时看金庸,认知时看证据,总是没错的吧。
当然了——这,也只是W君自己的观点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