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新闻网)
转自:邯郸新闻网
2006年,永年杨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8年,永年武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0年,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3月21日为“国际太极拳日”。
邯郸是闻名遐迩的太极拳圣地,杨、武氏太极拳在这里发祥兴起、名扬世界,积淀形成了深厚的太极文化底蕴。
近年来,永年太极拳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规模,迅速走出国门,享誉世界。邯郸太极拳已成为世界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邯郸也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根据《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23-2024)》,太极拳现已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达4亿之众,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运动方式之一。
![]()
邯郸市高度重视太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其作为邯郸文旅核心IP之一,深入挖掘太极文化,培育太极产业,打造太极品牌,让“太极之乡”这张名片愈发响亮,培育邯郸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邯郸市整合邯郸学院太极学院及太极拳界知名人士、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太极传承人等社会力量,成立了中国(邯郸)太极文化学术委员会。4月20日,中国(邯郸)太极文化学术委员会揭牌成立。以此为标志,邯郸太极文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在邯郸,太极已不只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正在实现从“拳”到“泉”的涌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邯郸市把太极拳推广和文旅宣传进一步有机结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邯郸更加可视可感可行。特别是今年以来,邯郸市立足“成语之都、太极之乡”的独特文化标识,结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打造战国文化旅游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北朝文化旅游带、太极文化旅游带、运河文化旅游带,推动邯郸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其中,太极文化旅游带以永年区为核心,联动广平、鸡泽、曲周、邱县、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聚焦“文化溯源+场景活化+国际传播”,延伸太极旅游产业,打造世界级太极文化地标。广府古城深化太极元素的植入,太极培训基地、非遗研学基地、数字传播基地让太极文化“活起来”;鸡泽县诗经文化园、曲周县农科研学示范区等通过融合创新,形成“太极+”康养模式;推进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太极文化已成为邯郸城市符号。
从1991年至2024年,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跨越了30多年的岁月,已连续举办15届,为世界太极拳爱好者搭建了竞赛、展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被认定为全国创办最早、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际武术品牌赛事,并入选2025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今年十一黄金周,永年区、广平县、邯郸经开区、鸡泽县、曲周县、邱县联手,以“万象太极·全域共舞”为主题,纷纷尝试“太极+”的创新模式,将传统太极文化融入现代体验场景,使古老文化以更现代、更富活力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这场全域联动、沉浸式的文旅盛宴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
今天的邯郸,正将太极文化的传承创新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从校园操场到武术赛场,从专业课堂到文旅景区,从文化遗产到产业动能,太极文化正化作少年拳脚间的操练、游客旅途中的体验,在守正与创新的碰撞中,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于新时代沃土中扎下更深的根系。
邯郸的“太极+”,正是一场精彩的“云手”:一手承接太极的文化底蕴,一手推向了旅游、科技、康养、文创等无限可能的未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